tóutuó

头陀


拼音tóu tuó
注音ㄊㄡˊ ㄊㄨㄛˊ


词语解释

头陀[ tóu tuó ]

⒈  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又作“驮都、杜多、杜荼”

梵dhūta; mendicant Buddhist monk;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头陁”。梵文dhūta的译音。意为“抖擞”,即去掉尘垢烦恼。因用以称僧人。亦专指行脚乞食的僧人。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以法师景行 大迦叶,故以头陀为称首。”
《法苑珠林》卷一〇一:“西云头陁,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是故从喻为名。”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淡道人》:“其徒有头陁一人,又祕藏纸画牛一头,每与客戏。”
《西游记》第十七回:“话説 孙行者 一觔斗跳将起去,諕得那 观音院 大小和尚并头陀、幸童、道人等一个个朝天礼拜。”
清 郑燮 《道情》之三:“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鐘;兔葵燕麦閒斋供。”

国语辞典

头陀[ tóu tuó ]

⒈  佛教用语。指修习十二种苦行的比丘为梵语dhūta的音译。意译为修治、摇振、弃除。

⒉  习俗上又将行脚乞食的出家人称为「头陀」。此僧人通常还保留有部分的头发。

分字解释


※ "头陀"的意思解释、头陀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头陀的造句

  • 玄寂大师看清火工头陀,不禁颤声喝道“通明!你这个叛徒!你还有脸出现在老衲跟前,老衲今日便要为少林清理门户!”。
  • 你这个鸟头陀好不依本分,却怎地便动手动脚!却不道是‘出家人勿起嗔心’!
  • 广州是五方杂处之地,倭人他见得多了,这三人虽不蓄发,却不是倭人常见的髡发,内中一个头发剃极短,仿佛头陀一般,另二个稍长。
  • 释僧周,韬光晦迹,常在嵩山头陀坐禅。
  • 头陀不敢和众僧相斗,侧身避开了三僧的抓掌,他身形奇高,行动却是轻巧无比。
  • 东莞队张凯不幸与胖头陀"相撞"。
  • 不剃头,不带笠,不穿履,破衲袄,方便铲,掬蒲团,出外行脚,名行头陀行。
  • 青龙放开叶雯,纵步跨上,掌力一吐,龙雀刀惊虹般飞出,直射牛骨头陀,正是五绝刀法里第一重刀法中最后一式“龙伸蠖屈”。
  • 从名气上来看,赵柬与五台山佛光寺方丈昙华大师、聋哑头陀、昆仑派掌门青灵子等人都同属于小杨过手下的八大金刚。
  • 众人齐声喝采,接着文士、尼姑、头陀、妇人等均有礼物送给郭襄,无一不是争奇斗胜、生平罕见的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