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òngshù

众庶


拼音zhòng shù
注音ㄓㄨㄥˋ ㄕㄨˋ

词语解释

众庶[ zhòng shù ]

⒈  众民;百姓。

引证解释

⒈  众民;百姓。

《书·汤誓》:“格尔众庶,悉听朕言。”
《韩非子·问田》:“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
宋 文天祥 《提刑节制司与安抚司平寇循环历》:“今续得广牒,以 义丁 越界深入,肆行刼杀,大不可令众庶见。”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教权庞大,则復之假手于帝王,比大权尽集一人,则又颠之以众庶。”

国语辞典

众庶[ zhòng shù ]

⒈  人民、百姓。

《书经·汤誓》:「格尔众庶,悉听朕言。」
汉·贾谊〈过秦论〉:「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

分字解释


※ "众庶"的意思解释、众庶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众庶的造句

  • 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错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谴呵及细微,责义不量力;群县相迫促,亦内相刻,流至众庶
  • 围邯郸三年而弗能取,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众庶诽谤,诸侯不誉。
  • 众庶之情,莫不欲苟安无事而保身自便者,孰肯淹留辛苦于泥涂横潦之中。
  •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 窃伏听于众庶,察其所言,诸侯宗室在位列者,未有所闻于民间也。
  • 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荐于郊庙。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 匈奴不敬,辞言不顺,负其众庶,时为寇盗,挠边境,扰中国,数行不义。
  • 首相止采选美女,陛下当日容纳,即行停止,此美德也;臣下共知,众庶共闻,天下景仰。
  • 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庚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辩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