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

本戏


拼音běn xì
注音ㄅㄣˇ ㄒ一ˋ

词语解释

本戏[ běn xì ]

⒈  成本演出的戏曲,内容包括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不一定一次演完(区别于‘折子戏’):连台本戏。

引证解释

⒈  戏曲名词。指整本大戏,对“折子戏”而言。一般一场演一本大戏。早在 清 代 同治、光绪 年间已有多本的大戏出现,每日演一本,则属“连台本戏”的一种形式。

分字解释


※ "本戏"的意思解释、本戏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本戏的造句

  • 最初多用歌仔戏的唱本,进入城市后,增加了历史题材的剧目,多是从其他剧种或小说改编来的连台本戏
  • 现在,桂林戏班除定期开展活动,排练折子戏和传统皮影连台本戏之外,其皮影艺术更已先后落户杜鹃园、上师大第一附属小学,开设皮影艺术兴趣班。
  • 明代折子戏是中国戏曲从全本戏到折子戏发展的初始阶段,是我们了解折子戏的产生、形成过程的窗口。
  • 天津戏迷对于京剧如醉如痴,天华景的舞台装饰新颖,座位舒适,白天演出折子戏,晚上大演连台本戏《西游记》等,名角纷纭,轰动津门。
  • 京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中的陈琳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人,他与寇珠舍死忘生,救出太子。
  • 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
  • 乡镇演出往往又与民俗结合在一起,如过年过生日,为老人祝寿,观众喜欢看轻松的喜剧,不喜欢看悲剧;爱看故事性强的连台本戏,不爱看哲理性强的剧目。
  • 一般是请戏班子在草台上唱连台本戏,从下午到晚上,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来看戏,日夜来往人流不断。
  • 后来就瞎弄,例如改编莎翁连台本戏,《第十二夜》《李尔王》《麦克白》,反正是越演越没人气。
  • 我冥轻狂十八岁之前,本戏于山水,游于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