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xīnchéng

正心诚意


拼音zhèng xīn chéng yì
注音ㄓㄥˋ ㄒ一ㄣ ㄔㄥˊ 一ˋ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

正心诚意[ zhèng xīn chéng yì ]

⒈  儒家提倡的一种内心道德修养。谓使心术正,意念诚。语出《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引证解释

⒈  儒家提倡的一种内心道德修养。谓使心术正,意念诚。

语出《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説者以为 武帝 好大喜功而不知彊勉学问,正心诚意以从事乎形器之表,溥博渊泉,而后出之。”
《明史·吴伯宗传》:“除国子助教,命进讲东宫,首陈正心诚意之説。”
茅盾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每逢想到这,太太便赶快正心诚意起来。”

国语辞典

正心诚意[ zhèng xīn chéng yì ]

⒈  语本指端正心术,真诚己意,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内在修养方式。

《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宋·夏元鼎〈满庭芳·久视长生〉词:「久视长生,登仙大道,思量无甚神通。正心诚意,儒释道俱同。」
《元史·卷一八七·乌古孙良桢传》:「则进正心诚意之说、亲君子远小人之道,皇太子嘉纳焉。」

分字解释


※ "正心诚意"的意思解释、正心诚意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正心诚意的造句

  • 乃居德于弘,则正心诚意之不讲,而天下之大本以遗;自谓无疑于道,则格物致知之不用,而天地之化育,其日迁于吾前者,具忘之矣。
  • 居此时此世,能栖心寂寞,专心为学,探正心诚意之道,非毅力愿力宏大而不可为。
  • 司马承祯汲取儒家的正心诚意和佛教的止观、禅定学说,阐述道教修道成仙理论,认为‘神仙亦人‘。
  • 求明德则正心诚意,始于慎独,遏私欲于将萌,欲德之纯精不杂也。
  • 正直无畏,正气凛然;正义公平,正风名扬;正明公道,正清洁廉;正人君子,正信惟诺;正心诚意,正学修身;正己笃志,正忠孝善。
  • 第一个要点是正心诚意“方今天下大乱,人怀苟且之心。
  • 正心诚意、神气冲和,故道即法也,法即道也。
  • 袁穆随即收起两件法宝,拿出紫色绸缎,按照绸缎上的功法开始修炼,正心诚意、神气冲和,故道即法也,法即道也,袁穆按照绸缎所示,一缕缕于“正气诀”。
  • 正心诚意,思无邪,心无私。
  • 只要敞开心绯坦诚相待,用心去交流;相信只要正心诚意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