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ù

四六


拼音sì liù
注音ㄙˋ ㄌ一ㄡˋ

词语解释

四六[ sì liù ]

⒈  文体名。骈文的一体。因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名。骈文以四六对偶者,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

引证解释

⒈  文体名。骈文的一体。因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名。骈文以四六对偶者,形成于 南朝,盛行于 唐 宋。唐 以来,格式完全定型,遂称“四六”,也称四六文或四六体。参见“駢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若夫笔句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
唐 李商隐 《<樊南甲集>序》:“作二十卷,唤曰《樊南四六》。”
骈文以“四六”为称,盖始见于此。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六:“本朝四六以 刘筠、杨大年 为体,必谨四字六字律令,故曰四六。”

国语辞典

四六[ sì liù ]

⒈  文体名。多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称为「四六」。始于六朝的骈文,盛行于唐宋。多颂扬酬应之作,而缺乏真情实感。

唐·李商隐〈樊南甲集序〉:「作二十卷,唤曰『樊南四六』。」

分字解释


※ "四六"的意思解释、四六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四六的造句

  • 没有想到古文那么难,特别是四六体骈文,一年时间都学不好它。
  • 这是文化名人易中天写的四六骈体文《克拉玛依赋》。
  • 等中国强大了,也让老外考中文四六级。四级作文格式都是文言文,要求用毛笔写。六级作文发每人一把刀、一个龟壳,刻甲骨文!
  • 中五立极,临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
  • 判是盛行唐代官场,用四六骈文书写的司法文书,也是应试考生科举及第之后、授官之前“覆其吏事”的重要科目。
  • 通过“双调频”,广院的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新闻和热点事件,而且可以通过电台做大量的四六级听力练习。
  • 另外有一种说法,说三官为金、土、水三官,《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六引《蠡梅集》曰“金为生,候地气,土为成,候地气,水为化,候水气。
  • 据我所知四六级考试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过还是不过对他们的未来影响深远,而且很多情况下通过这项考试是未来就业的基本前提。
  • 若期年之后,我军兵马精熟,粮草齐备,旬月之间,可取雍凉,然此时也,我与彼胜负之数,唯在四六之间。
  • 中国除了物质上的四大发明外,也创造了精神上的四大发明: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