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ùzhì

黜陟


拼音chù zhì
注音ㄔㄨˋ ㄓˋ

词语解释

黜陟[ chù zhì ]

⒈  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引证解释

⒈  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书·周官》:“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后汉书·韦义传》:“﹝ 韦义 ﹞数上书 顺帝,陈宜依古典,考功黜陟,徵集名儒,大定其制。”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四章:“公政府官皆听政长黜陟。”

国语辞典

黜陟[ chù zhì ]

⒈  官职的升迁或降黜。也作「陟黜」。

《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不行黜陟,而蕃国自析。」

⒉  褒贬。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标劝戒。」

分字解释


※ "黜陟"的意思解释、黜陟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黜陟的造句

  •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
  • 清代职方“掌天下舆图,以周知险要,叙功核过以待赏罚黜陟”。
  •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
  •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 又开具元符三年臣僚上章疏者的姓名,区分邪正,各有上中下三等,分别予以黜陟
  • 赵启霖着即行革职,以示惩做,朝廷赏罚黜陟,一秉大公。
  •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说的就是通过考核对领导干部进行资格筛选。
  • 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 设官分职,惟德是用,进退黜陟,不可忽视。
  • 黜陟幽明,承宣庶绩,念念存戴高履厚,更须持茹檗尝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