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lìng

时令


拼音shí lìng
注音ㄕˊ ㄌ一ㄥˋ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时令[ shí lìng ]

⒈  季节;节令。

时令已交初秋,天气逐渐凉爽。

season;

⒉  〈方〉:时令病。

闹时令。

seasonal disease;

引证解释

⒈  犹月令。古时按季节制定有关农事的政令。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飭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孙希旦 集解引 吴澄 曰:“时令,随时之政令。”
《后汉书·明帝纪》:“班时令,勑羣后。”
李贤 注:“时令谓月令也,四时各有令。”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顺阴阳,布时令,陈肃圣哲谋,教人主法天,公卿、师保、大臣之世言也。”

⒉  季节。

唐 白居易 《赠友》诗之一:“时令一反常,生灵受其病。”
《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喫杯雄黄酒应应时令,我这酒淡,不妨事。”
老舍 《二马》第五段四:“这点难过是由原始人类传下来的,遇到一定的时令就和花儿一样的往外吐叶发芽。”

⒊  方言。时令病。

如:闹时令。

⒋  图书分类目录名。 宋 以前有关时令的书籍,都入子部农家,但诸书所载,上自国家典制,下至民间风俗,不仅仅限于农事,故《中兴馆阁书目》,另列时令一类。 清 代修《四库全书》,沿用 宋 人旧例,仍立时令一目。

国语辞典

时令[ shí lìng ]

⒈  按时节所颁布的政令。

《礼记·月令》:「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⒉  岁时节令。

唐·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诗:「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如:「时令已至中秋。」

分字解释


※ "时令"的意思解释、时令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时令的造句

  • 现在时令已是初秋了,天气逐渐凉爽。
  • 花园不大,但各种时令花卉无所不有,所以观赏者纷至沓来。
  • 当炎夏脚步的余音还未散尽的时候,在时令上,秋的使者已悄悄降临人间,。在两位季节女神相互擦肩而过的一刹那,大自然便将他的气魄,他的豪情,一并归于风。在此之后,随着天气转凉,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便是一页完全属于秋的风景了。
  •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 现在,市民喜欢买时令菜,不再过多地储存大白菜。
  • 寒风像一把锋利的剑在夜空里飞舞,吹打着树叶,发出尖厉的叫声,时令已经是寒冷的冬季了。
  • 时令已是冬末,首都街头的残雪在悄悄融化。
  • 我们公司虽然不大,工资不高,但是一直每天中午都免费提供午饭,这就省去了为每天中午不知道吃啥犯愁。平时都是馒头,大锅菜,有的时候会烙饼,蒸米饭。菜都是些时令的菜,比如冬天大白菜,这会儿就是土豆吃的比较多。
  • 请品尝一下四季中最时令的菜。
  • 孟德故友台鉴,自洛阳一别,公之高风亮节,英雄气概,时令王坚敬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