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

哪吒


拼音né zhā
注音ㄋㄜˊ ㄓㄚ

词语解释

哪吒[ né zhā ]

⒈  佛教中的护法神,传说是毘沙门天王之子。哪,也写作“那”。又因其年少而英勇善战,民间遂以之为少年英雄的象征。

引证解释

⒈  佛教中的护法神,传说是 毘沙门天王 之子。哪,也写作“那”。又因其年少而英勇善战,民间遂以之为少年英雄的象征。 宋 赞宁 《宋高僧传·明律·道宣》:“﹝ 道宣 ﹞於 西明寺 夜行足跌,前阶有物扶持,履空无害;熟顾视之,乃少年也。

宣 遽问:‘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 毘沙门天王 之子 那吒 也。’”
按,神魔小说中有 哪吒 之名,本此。 《西游记》第五回:“这 大圣 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神与 李托塔、哪吒太子。”
郭小川 《春暖花开》诗三:“儿童似 哪吒,少年如 罗成。”

国语辞典

哪吒[ nuó zhà ]

⒈  佛教故事中的神仙。演化于小说中,有折骨肉还父母,现身为父母说法的故事。也称为「哪吒三太子」。(北平音ㄋㄜˊㄓㄚˋ)​

英语Nezha, protection deity

法语Neuza, Nezha

分字解释


※ "哪吒"的意思解释、哪吒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哪吒的造句

  • 哪吒突然悲不自胜,眼光开始模糊,两滴孤清的眼泪夺眶而出。
  • 哪吒现三头八臂往来冲突,如狮子摇头,狻猊舞势,只杀得山崩地塌。
  • 少主人心生急智,命小人谎称三太子侍卫,前去打杀哪吒,熟料那厮如此厉害,一掷乾坤圈,便险些要了小人性命。
  • 三昧神火更旺,不停地喷涌而下,九龙口冒仙烟,想来已是疲累,怎奈哪吒号令不可忤逆,只好言听计从,豁出了老命攻伐。
  • 时间悠悠忽忽已过七载,哪吒也已有六尺身高。
  • 哪吒现三头八臂往来冲突,玉虚门人,只杀得山崩地塌。
  • 儿童节也有祝福给成年人!希望你有葫芦娃的能力,哪吒闹海的霸气,流浪三毛的乐观,大头儿子的快乐,樱桃小丸子的可爱,蜡笔小新的精明,节日快乐!
  • 哪吒,三头八臂,拥有乾坤圈、混天绫、九龙神火罩、火尖枪、金砖、风火轮等等诸多宝物。
  • 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哪吒能变三头六臂。
  • 后来哪吒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多亏女娲从中说和,赐给天王法宝玲珑塔一座专克哪吒,所谓棒下出孝子打服了哪吒,才消释了父子冤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