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议


拼音hé yì
注音ㄏㄜˊ 一ˋ


反义词决裂

词语解释

和议[ hé yì ]

⒈  战争双方的和谈会议。

peace negotiations;

引证解释

⒈  关于停战、讲和的主张。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秦会之 既主和议,大帅皆罢兵权。”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正统 己巳秋,兵部尚书 于谦 以社稷为重,力排和议。”

⒉  与对方达成的和平协议。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八年二月》:“用兵须杀人,若因和议得遂我所欲,岂不贤於用兵。”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道光 二十二年,西夷和议成, 林文忠公 则徐 戍謫 伊犂。”
沙汀 《范老师》:“成都 物价大跌,因为和议已经成功,内战停止打了。”

国语辞典

和议[ hé yì ]

⒈  与对方达成协议,停止争斗。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和议既成,直到绍兴十二年自虏中回銮。」

和谈 协议

分字解释


※ "和议"的意思解释、和议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和议的造句

  • 他既明知朝廷专讲和议,他却偏要直捣黄龙。
  • 在赵吉昌家土地的现场,李天禄耐心与他商定测量方案,并和议事会成员一起现场重新测连这样一来,赵吉昌总算是放心了,毫无异议地签字认可。
  • 康涅狄格州独立派参议员约瑟夫列波曼将会票选共和议员约翰麦凯恩。
  • 文章分三部分第一,总统制和议会制的内在特性及其缘起。
  • 其实只要两个人幸福就好了,何必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议论。
  • 于是他弃父兄不顾,毅然消灭抗金主心骨,主动奉还已经收复的故土,向金国割地称臣,达成耻辱的和议
  • 张居正深谙长城边防与和平交往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在达成“隆庆和议”之后,他仍再三强调“桑土之防,戒备之虑,此自吾之常事,不容一日少懈者。
  • 改革审判委员会、检察委员会工作机制,规范讨论案件的范围、程序和议事规则,强化宏观指导职能。
  • 大才刚才愣神时,就是回忆这年头在历史书中看到的情况,虽然年月已然是记不清楚,但孝宗同金世宗商定的“隆兴和议”。
  • 哈图什尔把写在银板上的和议草案寄送埃及,拉美西斯二世以此为基础拟定了自己的草案,寄给赫梯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