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ēiwáng

危亡


拼音wēi wáng
注音ㄨㄟ ㄨㄤˊ

词性形容词


词语解释

危亡[ wēi wáng ]

⒈  接近于灭亡的十分危急的局势。

民族危亡。

in peril; be at stake;

引证解释

⒈  危急,灭亡。

《荀子·富国》:“百姓晓然皆知其污漫暴乱而将大危亡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不下 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
《南史·虞寄传》:“况将军衅非 张绣,罪异 毕諶,当何虑於危亡,何失於富贵?”
毛泽东 《质问国民党》:“我们愿意和你们合作到底,共同挽救民族于危亡。”

国语辞典

危亡[ wéi wáng ]

⒈  处于被灭亡的危险局势。

《史记·卷九七·郦生传》:「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

英语at stake, in peril

德语auf dem Spiel stehen

法语menace d'extinction, péril de mort

分字解释


※ "危亡"的意思解释、危亡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危亡的造句

  • 王安石为挽救北宋危亡,毅然改弦更张,实行新政。
  •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国无宁日,人民渴望有安邦定国的志士出现,挽救民族的危亡
  • 国家危难之际,铁路只要能修一天,我就坚持一天,学成归来,如果不报效祖国,我何以为大丈夫!正所谓,国家危亡,匹夫有责。
  • 军人,在民族危亡之际但求马革裹尸,当逃兵这样的事是万般不屑的。
  • 何为一旦举旌璟,援桴鼓,而北面相抗者,何哉?实以畏惧危亡,恐招祸害,捐躯非义,身名两灭故耳。
  • 回陛下,臣以为此乃善策,特别是如今国家危亡之际,对兵事及其有利,只不过不知陛下可有详细的计划?
  • 臣今不避斧钺之诛,直言冒渎天听,乞速加整饬,以救危亡
  • 是役宋军初捷而终败,于是以汤思退为主的主和派势力又复抬头,一时朝论汹汹,横议纷起,翕翕然以为危亡之立至,力主与金议和。
  • 前世孤儿兼杀手,穿越为名门之后、皇族贵女一枚!怎知风云突变、家族危亡,前世情人追来“索命”。
  • 面对外敌的入侵和民族的危亡,他积极奔走呼号,倡导开发民智、启发民众爱国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