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háozhī

秋毫之末


拼音qiū háo zhī mò
注音ㄑ一ㄡ ㄏㄠˊ ㄓ ㄇㄛˋ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

秋毫之末[ qiū háo zhī mò ]

⒈  秋日禽兽毛的末端。比喻极为微细的东西。

引证解释

⒈  秋日禽兽毛的末端。比喻极为微细的东西。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朱熹 集注:“毛至秋而末鋭,小而难见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春秋》辨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如其真,不失秋毫之末。”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祝玉成牙画》:“画事入微,渺如秋毫之末。”
亦作“秋豪之末”。 《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 太山 为小。”

国语辞典

秋毫之末[ qiū háo zhī mò ]

⒈  秋天鸟兽新生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分字解释


※ "秋毫之末"的意思解释、秋毫之末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秋毫之末的造句

  • 他的观察力十分敏锐,即使是秋毫之末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 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 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谨慎,不能出错。
  • 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
  •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只有在光学显微镜和神通更广大的电子显微镜相继问世以后,人们才当之无愧地能够"明察秋毫之末"。
  • 早该意识到这个的吧。但就像太过留意远处的山水如画,才觉停留在自己肩膀上的蝴蝶如秋毫之末。——那人现在正在自己肩膀上熟睡着。河唐先生。
  •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
  • 招式变化繁杂秋扇见捐、秋毫之末、秋风扫落叶、秋毫无犯,终于破网,向残血刺去。
  • 夫忧患之来撄人心也,非直蜂虿之螫毒,而蚊虻之惨怛也,而欲静漠虚无,奈之何哉?夫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