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ǎnsān

举一反三



词语解释

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

⒈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draw inferences about other cases from one instance;

引证解释

⒈  后以“举一反三”谓触类旁通。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
《北堂书钞》卷九八引《蔡邕别传》:“邕 与 李则 游学鄙土,时在弱冠,始共读《左氏传》,通敏兼人,举一反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我是凴着一卷《诗韵》学説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

国语辞典

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

⒈  语本指列举一例而能晓喻其他各事。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则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所以重得罪于圣人矣。」

触类旁通 闻一知十 问牛知马

分字解释


※ "举一反三"的意思解释、举一反三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举一反三的造句

  • 现代汉语的句型是有限的,掌握了句型,我们就能举一反三,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
  • 是想着上京找人“摆平”,还是严肃处理、举一反三
  • 老师教导同学们要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 我们做题时要仔细认真的做,直道自己能举一反三
  • 他深入钻研,终于达到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地步。
  • 我们做数学题应该学会举一反三
  • 学习中切忌死记硬背,应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 真正聪敏的人,往往能告往知来,举一反三
  • 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人,对所学知识会举一反三,敢于革故鼎新,善于古为今用,并且有群策群力的合作意识。
  • 峦头理气互扣,举一反三,环环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