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
词语解释
多方[ duō fāng ]
⒈
英in every way; multilateral; in many ways;
⒉ 有三方或三方以上参与的。
英指合同;
⒊ 多方面。
例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方苞《狱中杂记》
多方引导。
多方抢救。
引证解释
⒈ 泛指众邦国。
引《书·泰誓下》:“维我 有周,诞受多方。”
孔 传:“多方,众方之国。”
《书·多方》:“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释<尚书>‘多方’》:“今按:方者, 殷 周 称邦国之辞……多方谓多国多邦,盖无可疑。”
⒉ 多种方法。
引《左传·昭公三十年》:“若为三师以肄焉,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则归,彼归则出, 楚 必道敝。亟肄以罢之,多方以误之,既罢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
《魏书·阳固传》:“时 世宗 广访得失, 固 上讜言表曰:‘臣闻为治不在多方,在於力行而已。’”
唐 韩愈 《王公神道碑铭》:“时疫旱甚,人死亡且尽,公至,多方救活,天遂雨,疫定。”
金 王若虚 《孟子辨惑》:“天下之人,不能皆上性,君子多方教人,要以趋於善而已。”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屡次特遣大臣察勘,多方賑济。”
⒊ 多端,多方面。
引《墨子·公孟》:“人之所得於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
《楚辞·九辩》:“心怵惕而震盪兮,何所忧之多方。”
朱熹 集注:“方,犹端也。”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一》:“道以多歧亡羊,学以多方丧生。”
⒋ 学识渊博。
引《庄子·天下》:“惠施 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国语辞典
多方[ duō fāng ]
⒈ 种种方法。
引《魏书·卷七二·阳尼传》:「臣闻为治不在多方,在于力行而已。」
⒉ 各方面。
引《墨子·公孟》:「人之所得于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
英语in many ways, from all sides
法语par tous les moyens, par divers moyens
分字解释
※ "多方"的意思解释、多方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多方的造句
- 经过老师的多方协调,同学们春游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 说明人要广泛涉猎,采纳多方意见,充实和提高自己,不能局限了自己的思维,这样会限制个人发展。
- 公司经营失败后,他忍辱负重,多方奔波,希望能捲土重来。
- 封建社会的官场上斗争尖锐复杂,因而许多正直的官吏多方寻找借口急流勇退,以避免灾祸,保全自己。
- 经过他多方奔走,这些人才得以被释放,重见天日。
- 这件事看似无关紧要,其实涉及多方利益,必须瞻前顾后地审慎处理。
- 所谓"教亦多方",总不能千篇一律,毫无变化吧!
- 经过深入调查,多方取证,案情已经洞若观火了。
- 与其渴望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不如多方观察,小心推论,自然亦能洞烛机先。
- 同志们的意见都是诚恳的,你却多方猜疑,这不是庸人自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