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ēngchōng

怔忡


拼音zhēng chōng
注音ㄓㄥ ㄔㄨㄥ

词语解释

怔忡[ zhēng chōng ]

⒈  中医病名。患者心脏跳动剧烈的一种症状。

⒉  犹怔忪。谓惊恐不安。

引证解释

⒈  中医病名。患者心脏跳动剧烈的一种症状。

宋 朱熹 《乞宫观札子》:“熹 旧有心气之疾,近因祷雨备灾,忧惧怵迫,復尔发动,怔忡炎燥,甚於常时。”
明 宋濂 《答郡守聘五经师书》:“又自婴祸患以来,得怔忡疾,见一夫负戟而趋,心輒惊怖。”
《红楼梦》第七十回:“弄的情色若痴,语言常乱,似染怔忡之病。”

⒉  犹怔忪。谓惊恐不安。

宋 杨亿 《天贶殿碑》:“伏纸怔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翩翩》:“突突怔忡间,衣已化叶。”
王火 《明月天涯》:“留下了 齐霜威 和子、媳,客人们怔忡地愣在那儿。”

国语辞典

怔忡[ zhēng chōng ]

⒈  惊悸的样子。

《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三日来,心怔忡无停息,意金华妖物,恨妾远遁,恐旦晚寻及也。」

⒉  中医上指心跳剧烈的症状。

《红楼梦·第七〇回》:「连连接接,闲愁胡恨,一重不了一重添,弄得情色若痴,语言常乱,似染怔忡之疾。」

英语(of the heart)​ palpitating with fear, palpitation (Chinese medicine)​

德语Palpitation (S, Med)​

分字解释


※ "怔忡"的意思解释、怔忡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怔忡的造句

  • 这些症候属于中医心痹、心悸、怔忡、厥脱等病证。
  • 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属中医喘息、水肿、心悸、怔忡、心痹、心水等病证范畴。
  • 往往伴有头晕、头痛、健忘、怔忡等证。
  • 难睡易醒,多梦健忘,心悸怔忡,咽干口苦,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 心里却一片怔忡不安,因为不见你。
  • 中医属温病、怔忡、胸痹、虚劳等范畴。
  • 合用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能,适用于肝血不足所致的身体虚弱、皮肤干燥、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欲不佳等症的补养和治疗。
  • 养心殿里已近古稀之年、风烛草霜的康熙帝正被怔忡之疾所困,又觉头恼迷晕、腿膝疼痛。
  • 补心血,益心气。适用于心血虚、心气不足所出现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
  • 心律失常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心悸取得了很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