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ō

蓑衣


拼音suō yī
注音ㄙㄨㄛ 一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蓑衣[ suō yī ]

⒈  用棕榈皮编成的雨衣。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渔歌子》

straw rain cape coat;

引证解释

⒈  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至於罽锦丽而且坚,未可谓之减於蓑衣。”
唐 刘禹锡 《插田歌》:“农妇白紵裙,农夫緑蓑衣。”
《红楼梦》第四五回:“一语未尽,只见 寳玉 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
峻青 《老水牛爷爷》:“实在是瞌睡不过了的时候,他就把蓑衣在堤坡上一辅,闭一闭眼睛。”

国语辞典

蓑衣[ suō yī ]

⒈  蓑草编成的雨衣。也作「蓑衣」。

《红楼梦·第四五回》:「只见宝玉头上戴著大箬笠,身上披著蓑衣。」

英语woven rush raincoat

法语imperméable de paille

分字解释


※ "蓑衣"的意思解释、蓑衣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蓑衣的造句

  • 身处困境,何不披一身蓑衣潇洒地在雨中漫步,即使面对风雨,内心却放晴。
  • 月着蓑衣,天要下雨。
  • 蓑衣,一戟桨,划破了世俗几多悲苦哀愁。
  • 河边有一个身体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老人,独自一人坐在小船上单独,静静地坐着,等待鱼上钩。
  • 伞上雨滴犹沥沥,曾记磅礴雨中行;若问蓑衣何不退,天晴无处知泪情。
  • 蓑衣人声音沙哑,犹如被掐住脖子的老鸹,沙沙的声音刮得人耳根子疼。
  • 此时的他们,头戴笠帽,身着由怒河蓑草编织而成的蓑衣,一人一柄钓竿垂于水中,身侧还各放着一只竹制渔篓,活脱脱一对小渔翁。
  • 时而身着西装、头戴白礼帽展现雅痞气质;时而绛紫色长褂配风衣、手拿诗集尽展文艺范儿;时而身披蓑衣在雨中打斗眼神乖张不驯。
  • 萧世荣看到身后拿着枪的保膘,胆子微微大了起来,他对着这个把自己隐藏在蓑衣里的男子隔空问道。
  • 公子自个儿教的,哎呀,公子先进屋将这身蓑衣脱下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