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
词语解释
念珠[ niàn zhū ]
⒈ 祈祷时记数用的念珠串;特指天主教祈祷时记数用的一种念珠。
英rosay;
⒉ 佛教徒诵经时用来计算次数的成串的珠子。
例左臂挂念珠。——明·魏学洢《核舟记》
英beads;
⒊ 又。
例为念珠各一。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念佛珠”。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串珠。用材不一,粒数有十八、二十七、五十四、一百零八之分。
引《旧唐书·李辅国传》:“辅国 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
《红楼梦》第十五回:“北静王 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下来,递与 寳玉,道:‘今日初会,仓卒无敬贺之物,此係圣上所赐蕶苓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持珠诵佛》:“按今人所用念佛珠,亦有典故。”
鲁迅 《彷徨·离婚》:“前舱中的两个老女人也低声哼起佛号来,她们撷着念珠,又都看 爱姑,而且互视,努嘴,点头。”
国语辞典
念珠[ niàn zhū ]
⒈ 一种佛教法器。佛教徒在念佛、诵经、持咒时用来计数的圈串。通常以菩提子或将香木制成小圆粒,串成一圈,也有琥珀、水晶、玉石的制品。粒数有十四颗、十八颗、二十一颗、二十七颗、三十六颗、四十二颗、五十四颗、一百零八颗和一千零八十颗之分。
引《旧唐书·卷一八四·宦官传·李辅国传》:「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因为潘将军失却玉念珠,无处访寻,却是他与朋侪作戏,取来挂在慈恩寺塔院相轮上面。」
英语prayer beads, rosary, rosary beads, CL:串[chuan4]
德语Gebetskette , Rosenkranz (S)
法语chapelet
分字解释
※ "念珠"的意思解释、念珠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念珠的造句
- 翁志强表示,当身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口腔念珠菌就有机会乘虚而入,而糖尿病是口腔念珠菌病的主要易感因素,主要表现为正中菱形舌、义齿性口炎和口角炎。
- 此动物感染模型可用于白念珠菌病播散规律和防治措施等的研究。
- 结论必须重视院内深部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控。
- 念珠菌性甲沟炎、甲床炎多见于指甲。
- 真菌感染,如卡式肺囊虫肺炎、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和青霉病。
- 突然比武场坐席又出来一人,年龄大概二十岁,微卷短发,上身白色朴质宽松过膝长衣,脚穿破草履,手带三串菩提念珠“在下菩提无余,我来挑战一下阁下!”。
- 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住房工作环境、疾病史及生活卫生习惯等多种因素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关系。
- 在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口腔表征中,卡波济肉瘤的患病率仅次于念珠菌病和毛状白斑,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 在宗教思想和宗教行为上,苏非派思想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在宗教修行过程中使用念珠。
- 只见师父跪于佛龛前的蒲团上一手持念珠一手敲木鱼在做晚课,正念到《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