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àněrwén

目见耳闻


拼音mù jiàn ěr wén
注音ㄇㄨˋ ㄐ一ㄢˋ ㄦˇ ㄨㄣˊ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

目见耳闻[ mù jiàn ěr wén ]

⒈  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引证解释

⒈  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宋 苏轼 《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周邦彦 为何知得这等亲切,似目见耳闻的一般。”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以上各条,皆目见耳闻,访之贤父老,虽未必尽合机宜,可採者当亦不少。”
亦作“目击耳闻”。 鲁迅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我又愿意知道一点十七年前的三月二十九日的情形,但一时也找不到目击耳闻的耆老。”

国语辞典

目见耳闻[ mù jiàn ěr wén ]

⒈  亲自看到、听到。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也作「耳闻目见」。

分字解释


※ "目见耳闻"的意思解释、目见耳闻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目见耳闻的造句

  • 认识来源于认识主体的目见耳闻
  • 官虽目见耳闻,不啻司空见惯,置诸不理,盖修路之政久废矣。
  • 心中横亘着一些人和事,那是我从记事起就断断续续地从目见耳闻中拼凑出来的。
  • 因他父兄都是个大才子,朝谈夕讲,无非子史经书,目见耳闻,不少诗词歌赋……
  • 不曾,今日若不是目见耳闻,某根本不知关君侯还有一子。
  •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
  • 失望之余,海晨也盯着廖东风的脸,而廖东风却没有察觉,海晨从他的面部表情可以知道他没有扯谎,只是没有目见耳闻,一面之词好像站不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