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一
词语解释
什一[ shí yī ]
⒈ 十分之一。
⒉ 古代赋税制度,十分税一,称“什一”。
⒊ 以十博一。《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后因以“十一”泛指经商。
引证解释
⒈ 十分之一。
引《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泽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一,恶田居什二,良田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
《史记·魏世家》:“魏成子 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 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
《明史·李应祥传》:“贼先断浮桥,士卒多溺死, 显 及二子与焉。 元镇 所部三万人,不存什一。”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一则为从来名士,以诗赋见重者十之九,以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盖千百人一见者也。”
⒉ 古代赋税制度,十分税一,称“什一”。
引《管子·治国》:“关市之租,府库之徵,粟什一。”
《穀梁传·哀公十二年》:“古者公田什一。用田赋,非正也。”
范宁 注:“私得其什而官税其一,故曰什一。”
《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 五十而贡, 殷 人七十而助, 周 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赵岐 注:“民耕五十亩,贡上五亩;耕七十亩者,以七亩助公家耕;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
宋 苏轼 《策别十五》:“三代之赋,以什一为轻。今之法本不至於什一而取,然天下嗷嗷然以赋敛为病者,岂其岁久而姦生、偏重而不均,以至於此歟!”
⒊ 以十博一。
引《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后因以“十一”泛指经商。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一折:“小生姓 王 名 真,字 彦实,乃 弘农 人也。幼习儒业,颇识诗书;后从商贾,专趋什一。”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玉翁 以其贫也,予钱十五贯,使营什一。”
国语辞典
什一[ shí yī ]
⒈ 十分之一。
引《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
分字解释
※ "什一"的意思解释、什一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什一的造句
- 从事于此者,有锥刀什一之利,而无怡情适性之用矣。
- 你们向教会交什一税,还感恩野兽们让某人祈祷。
- 灭了何大拿,嵖岈山从此就是我们自己的天下,我跟父老乡亲们约法三章,量罪刑罚,保命田亩,什一税赋。
- 欢迎他们的什一税,不欢迎他们的虚伪和说教。
- 我经常是先交“什一税”,因为为了达到我生活中的目标,我和我的生意需要有大量的金钱来周转。
- 教会大分裂及公会议运动造成了属灵收入的锐减,圣俸出缺收入、褫夺收入等被禁止,什一税和协助金很难征得,授职费与年金收入急剧下滑。
- 虽然她正式离开了该教堂,但她仍然对教堂缴纳什一税。
- 古时候,商品经济不发达,古风犹存,商人们只追求十分之一的利润,所谓“逐什一之利”。
- 郡官、主兵官有窠占,寓公有借事,存留者不什一。
- 喀什一直是中国西疆的商贸重镇,丝绸之路南、道就是在这里会合,这是新疆南部的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