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ujīn

头巾


拼音tóu jīn
注音ㄊㄡˊ ㄐ一ㄣ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头巾[ tóu jīn ]

⒈  裹头用的布巾。

scarf; kerchief;

引证解释

⒈  裹头的织品。

《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
唐 于鹄 《过张老园林》诗:“身老无修饰,头巾用白纱。”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冠冕首饰·头巾》:“古以皁罗裹头号头巾。 蔡邕 《独断》曰:古幘无巾; 王莽 头秃,乃始施巾之始也。 《笔谈》曰:今庶人所戴头巾, 唐 亦谓之四脚,二繫脑后,二繫頷下。取服劳不脱,反繫于顶上;今人不復繫頷下,两带遂为虚设。后又有两带四带之异,盖自 宋 朝始。”
徐迟 《牡丹》八:“她贴上乌黑的片子,扎上头巾。”

⒉  指 明 清 时规定给读书人戴的儒巾。

《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鲁公子 回到家里,将衣服鞋袜装扮起来。只有头巾分寸不对,不曾借得。”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就是一顶秀才头巾,也像天平冠一般,再也承受不起。”

国语辞典

头巾[ tóu jīn ]

⒈  裹头的布。

《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

分字解释


※ "头巾"的意思解释、头巾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头巾的造句

  • 分为“平改坡”的“红帽子”和种上盆栽绿化“绿头巾”两种。
  • 一名包着粉头巾的高大锡克族人是一家这样的收奶站的负责人,他说自己的家人在加拿大生活,但他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工作去和他们团聚。
  • 在典铺里赁件新鲜衣服穿了,折一顶新头巾,大模大样,摇摆在刘八太尉府中去,自称故人之子台州姓贾的,有话求见。
  • 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也都是五颜六色的了!
  • 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
  • 她头发里的一绺金发露了出来,显出她头发的丰厚,但是她用一条丑而窄的巫婆用的头巾紧紧结在颏下,把头发全遮住了。
  • 我睹到无绝的乌暗…噢,我的头巾失落下来了。
  • 所谓巾箱,是古代书生放头巾的小箱子。
  • 监狱的厨师萨法里后来偷偷告诉哈拉格,他看到戴着绿头巾的军人拿着手枪,在尸体堆里走来走去。
  • 若是站在后山上看下去,晴天里一片头巾、花帕、草帽,雨天里一片斗篷、纸伞、布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