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èduò

懈惰


拼音xiè duò
注音ㄒ一ㄝˋ ㄉㄨㄛˋ

词语解释

懈惰[ xiè duò ]

⒈  懈怠;懒惰;松软疲困。

sluggish;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懈堕”。亦作“懈墯”。

⒉  懈怠;懒惰。

《大戴礼记·盛德》:“古者以法为衔,以官为轡,以刑为筴,以人为手,故御天下数百年而不懈墯。”
《吕氏春秋·求人》:“﹝ 禹 ﹞北至 人正 之国, 夏海 之穷, 衡山 之上, 犬戎 之国, 夸父 之野, 禺彊 之所, 积水、积石 之山,不有懈堕。”
《淮南子·修务训》:“侯王懈惰,后世无名。”
《后汉书·赵熹传》:“熹 内典宿卫,外干宰职,正身立朝,未尝懈惰。”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三:“智高 闻之,由是懈惰不为备。”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凡读书、交友、登临,皆须全副精神应之,若当精神劳瘁之时,少一懈堕,反成窒碍,不可不慎。”

⒊  松软疲困。

《素问·示从容论》:“四支懈墯,此脾精之不行也。”
《灵枢经·寒热病》:“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支懈惰不收,名曰体隋。”

分字解释


※ "懈惰"的意思解释、懈惰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懈惰的造句

  • 懈惰的马路程远,吝啬的朋友远。
  • 同时,又有意示弱,故作柔懦懈惰,御军宽怠,以麻痹敌军。
  • 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 女王身边的人士表示,女王天生不懂得懈惰二字,只要她还有能力,就会继续努力尽君王的职责。
  • 七十古稀,弹指即过,过则已无,何敢懈惰
  • 精神,包括“干一些你并不擅长的新事物”;既不能在别人阴影下的恐惧和压力中生活,以他人的坐标为坐标,也不能因此而放任自流、不思进取、松懈惰怠。
  • 兼摄性懈惰,懒事皮肤,澡刷不谨,澣沐。
  • 大体来看,血气懈惰的“懈”,是松懈,“惰”,是懒惰的意思。
  • 氦氖氩氪氙,惰素非懈惰,铍镁钙锶钡,碱土亦非土。
  • 权力的运行可能会逐利,可能会寻租,可能会懈惰,所以需要一种合理的不信任来约束权力、规范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