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ē

楔子


拼音xiē zǐ
注音ㄒ一ㄝ ㄗˇ

词性名词


反义词后记

词语解释

楔子[ xiē zi ]

⒈  用来加强、支撑或保持固定位置的固体物。

在后轮后面放进楔子。

block; wedge; peg; prologue;

⒉  楔形文字中的楔形笔划。

楔形文字…乍看只是一种无意义的、乱糟糟的楔子。

wedge;

⒊  比喻插进去的人或物;也指旧小说的引子,通常放在小说故事开始之前,起引出或补充正文的作用。

这不过是个楔子,下面还有正文。——《儒林外史》

引证解释

⒈  一端平厚、一端扁锐的竹木片。多用于插入榫缝或空隙中,起固定或堵塞作用。

《水浒传》第五五回:“水底下早钻起三四百水军,尽把船尾楔子拔了,水都滚入船里来。”

⒉  比喻插进去的人或事物。

唐 平铸 《转战江淮河汉》:“﹝我军﹞把第一个楔子塞进了敌人防守的南岸。”
《收穫》1981年第1期:“他抢在 郑义桐 前面插了一楔子:‘这是大事,要请示地委同意才能执行!’”

⒊  戏曲、小说的引子。一般在篇首,用以点明、补充正文。 元 杂剧也有在本与本或折与折间使用的。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格局》:“元 词开场,止有冒头数语,谓之‘正名’,又曰‘楔子’。”
《儒林外史》第一回:“究竟 王冕 何曾做过一日官?所以表白一番。这不过是个楔子,下面还有正文。”

国语辞典

楔子[ xiè zi ]

⒈  填补空隙的东西,如木塞。

《水浒传·第五五回》:「水底下早钻起四五十水军,尽把船尾楔子拔了,水都滚入船里来。」

⒉  元杂剧中,在四折之外,视剧情需要所加的独立段落,以衔接剧情。

⒊  小说前的序文。

《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不过是个楔子,下面还有正文。」

英语wedge, peg, stopper, prologue (in some modern novels)​, prologue or interlude in Yuan dynasty drama

德语Keil (Adj, Phys)​

法语cale, cheville (bricolage)​, obturateur, prologue

分字解释


※ "楔子"的意思解释、楔子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楔子的造句

  • 嵌入一个楔子就可纠正误差。
  • 他用楔子把窗户塞紧使它不作响。
  • 关于《梦记》的《楔子》写好以后,没几天,作家瓜州依然觉得意犹未尽,于是重起炉灶又格外撰写了一段《作者弁言》,放在《梦记》的开头。
  • 他用木楔子取代钉子制作家具。
  • 它们有一种坚硬的隧石,把它跟别的燧石摩擦,就能摩成可以代替楔子、斧子、锤子等的工具。
  • 例如,切勿将螺丝刀临时用作穿孔器、楔子或撬杆。
  • 开始劈开,用锤把斧头楔子从一头的锯口打进原木。
  • 这种薄的纳米尺度的楔子形状吸收能力强,顶部吸收蓝光,底部吸收红光。
  • 章回小说的开头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引首类、楔子类、缘起类。
  • 将支承侧杆对着焊接压板夹钳推如图所示的那样用锤子将楔子敲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