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ǎnxīnghǎi

冼星海


拼音xiǎn xīng hǎi
注音ㄒ一ㄢˇ ㄒ一ㄥ ㄏㄞˇ

词语解释

冼星海[ xiǎn xīng hǎi ]

⒈  (1905-1945)作曲家。广东番禺人,生于澳门。曾在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乐院及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35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至延安,曾任鲁艺音乐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赴苏联为在延安拍摄的影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后病逝于莫斯科。作有大合唱《黄河》、《生产》等四部,歌曲《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五百余首以及交响曲《民族解放》、管弦乐《中国狂想曲》等。

分字解释


※ "冼星海"的意思解释、冼星海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冼星海的造句

  •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打动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
  • 其间,院长马思聪以“下马观花”的身份来到我队了解“四清”,与我同住在一个炕上,他也向我谈了冼星海在巴黎求学的情况。
  • 与此同时,疍民是浮家泛宅,随着水道能到达不同的村,不同的聚会演奏也使得冼星海的音乐启蒙具有多元化特征。
  • 他在汉口街头看到冼星海和后来成为其妻子的钱韵玲演出抗日街头剧,那些秘密的歌声让他知道,原来在西北有一块神秘的土地叫延安。
  •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谱写的。
  • 缺乏学术规范的研究多,规范研究广度推进者少…这些问题如果不予解决,将会制约“冼星海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会对整个中国新音乐家研究的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 不久,冼星海与钱亦石的女公子钱韵玲开始恋爱。
  • 抗战时期,冼星海创作了许多抗日救国的歌曲。
  • 因此,冼星海和袁牧之受命到莫斯科制作相应的影片。
  • 冼星海在新加坡度过童年,养正学校是他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