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发


拼音pī fà
注音ㄆ一 ㄈㄚˋ

近义词散发

词语解释

披发[ pī fà ]

⒈  头发披散。

披发当风。

with dishevelled hair;

⒉  散开的头发。

长长的披发。

a shock of hair;

引证解释

⒈  披散头发。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道中相逢多至数千人,或披髮徒跣,斩斫门关,逾墙入屋,或乘骑奔驰。”
明 夏完淳 《大哀赋》:“见 伊川 之披髮,鸣 天山 而掛弓。”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姬韜容披髮,徒步相从。”

⒉  见“披髮左袵”。

⒊  谓出家为僧而未剃度。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和尚者,君少时尝披髮 广州 慧龙寺,故朋儕以此呼之。”

国语辞典

披发[ pī fǎ ]

⒈  头发散乱。也作「被发」。

《三国演义·第一回》:「贼众皆披发,以黄巾抹额。」

⒉  引申仪容不整,不受世俗礼教的约束。也作「被发」。

分字解释


※ "披发"的意思解释、披发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披发的造句

  • 在世界上少数未开发地区,仍有刀耕火种、披发文身的习俗存在。
  • ‘臣性子本来随意,只是没有披发入山罢了,也不愿辜负了人家好女子,还请殿下不必费心了。
  • 我让阮咸披发,额前发丝会垂挂遮面,就用个晾衣架咬住,十分后现代。
  • 海天龙战血玄幻,披发长歌览大荒。
  • 九爷,贫道幼年冲犯了岁星,所以舍弃千金之家,披发入山,访明师于武当,窥道教之精妙,如今已三百年矣!上通天宫,下达人情,贫道无所不晓。
  • 哭奠先堂,则杰之忠血已尽,能事已毕,便当披发入山,不与世间事。
  • 瓯越之民“披发文身,错臂左衽”,有人推测温州之所以为瓯地,与先民沿瓯江而居住且善于制造“瓯”。
  • 书生万念俱灰披发入山修道,千年之后终于成了仙人。
  • 杨南凝望着正气浩然的道德天尊,心中却泛起当年自己披发入山、得遇步虚的情景……
  • 老夫可携他披发入山,也减军侯之杀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