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ǒuzhì

狗彘


拼音gǒu zhì
注音ㄍㄡˇ ㄓˋ

词语解释

狗彘[ gǒu zhì ]

⒈  犬与猪。常比喻行为恶劣或品行卑劣的人。

引证解释

⒈  犬与猪。常比喻行为恶劣或品行卑劣的人。

《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汉 贾谊 《新书·时变》:“黥劓者攘臂而为政,行惟狗彘也。”
明 陆采 《明珠记·拒奸》:“左押衙 是个好男子,不为此狗彘之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有这样狗彘,该杀,该杀。”
罗瑞卿 《答友人》诗之二:“林贼 蛇蝎心,蔽空犹乌云。篡权之狠毒,远超狗彘行。”

国语辞典

狗彘[ gǒu zhì ]

⒈  狗与猪。比喻行为卑鄙的人。

《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反君事雠,行若狗彘。」

分字解释


※ "狗彘"的意思解释、狗彘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狗彘的造句

  • 他这种行为卑劣的人,真是狗彘不若。
  • 这样一个狗彘不若的王爷,杜甫却偏偏对他怀念不已,并假借人民之口而加以歌颂。
  • 像他那种一贯踩着别人往上爬的人,真是狗彘不若。
  • 士不通古今,襟裾马牛;人不晓廉耻,衣冠狗彘!李平凡在任何时候,不管是落魄潦倒还是春风得意,这个大家庭永远是他心底那根最柔软的弦。
  • 日本天皇寡廉鲜耻行同狗彘,好一个“投降”的“终战诏书”。
  • 愤愤不平之余,笔者特意翻了成语词典,果然,除了那两个难听的成语外,尚有狗尾续貂,狗仗人势和狗彘不若,再有就是一句民谚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 贾谊就此评论说,同一个豫让,先是“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后来“抗节致忠,行出虖列士”,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君主待人的态度不同而使然。
  • 人乃世界的主宰,若丧失底线,岂非狗彘不如?只是金古梁痛苦煎熬,这个念头一闪而过,来不及深思。
  • 况乃锦衣玉食,归之自己,担饥受冻,委之二亲,漫然视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敌,败坏彝论,灭绝天理,直狗彘之所不为也!
  • 此人一惯偷鸡摸狗,行同狗彘,谁能看得起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