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nnèirǎngwài

安内攘外


拼音ān nèi rǎng wài
注音ㄢ ㄋㄟˋ ㄖㄤˇ ㄨㄞˋ

词性成语

近义词抽薪止沸

词语解释

安内攘外[ ān nèi rǎng wài ]

⒈  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引证解释

⒈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明史·文震孟传》:“数年来,振纲肃纪者何事,推贤用能者何人,安内攘外者何道,富国强兵者何策。”
清 彭玉麟 《<盛世危言>序》:“凡有关於安内攘外之説者,随手笔録,积年累月成若干篇,皆时务切要之言。”
郭沫若 《豕蹄·贾长沙痛哭》:“你应该把他们领导起来,作安内攘外的工作。”

国语辞典

安内攘外[ ān nèi ráng wài ]

⒈  安定内部的叛乱,抵御外敌的侵凌。

如:「当国家危急存亡之秋,理应安内攘外双管齐下。」

分字解释


※ "安内攘外"的意思解释、安内攘外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安内攘外的造句

  • 乱世出英豪,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一个日企小职员穿越而至,安内攘外,以夷制夷——还我华夏朗朗乾坤。
  • 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
  • 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墨间。
  • 同文馆增添之计,乃臣等日夜所筹,若中国能深究其法,通晓其原,则御侮即有所凭借,庶国威自振,安内攘外之道,不外是矣。
  • 不管啦!只要能安内攘外,击溃魔门,谁当太子又有什么干系?如果这老狐狸真有这等把握,索性成全他就是!
  • 若尚固执“安内攘外”、“生聚教训”之见,诚恐内部既不得安,外患又与日俱甚,将见国亡之后,适受敌人之“教训”,资敌人以“生聚”也。
  • 自绍兴元年到七年初,宋高宗需要擢用良将,安内攘外,以保全皇位。
  • 李世民在短短四年内,完成安内攘外的千秋大业,内则励精图治,四年而天下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