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xīnjiànxìng

明心见性


拼音míng xīn jiàn xìng
注音ㄇ一ㄥˊ ㄒ一ㄣ ㄐ一ㄢˋ ㄒ一ㄥˋ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

明心见性[ míng xīn jiàn xìng ]

⒈  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⒉  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元史·仁宗纪三》:“仁宗 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
《西游记》第八十回:“却説 三藏 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訶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嚶嚶的叫声‘救人’。”
清 郑燮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婪势利,无復明心见性之规。”

⒉  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他説了半天,并没有个明心见性之谈,不过説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説什么‘为忠为孝’。”

国语辞典

明心见性[ míng xīn jiàn xìng ]

⒈  洞明心性的本源。

《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纪三》:「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
《西游记·第一一回》:「陛下明心见性,是必记了,传与阳间人知。这唤做『六道轮回』。」

分字解释


※ "明心见性"的意思解释、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明心见性的造句

  • 儒以穷理尽性,释以明心见性,道以修真炼性。
  • 自评是一以贯之又有所升华,称得上是明心见性,透过现象看本质。
  • 明心见性论中国文字语言,内涵丰富,言简意深。
  • 没有狂歌当哭的勇气,却在倒地时明心见性,瞥见万里风沙之上,有人沉腕拨镫,疾书一行字:“相忘于江湖”。
  • 绕着护城河晃荡,走着走着,不见得就是明心见性,却醺醺然有入画的冲动。
  • 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
  • 诸同道可自行体悟,已有自发动经历者,体会余之教当有所收获,如再得吾之八脉神修金丹诀,则更能顺水行舟,早登明心见性之阶梯。
  • 洞真,通玄达妙,明心见性;洞玄,穷极变化,通天彻地;洞神,普度众生,功德入圣。
  • 缓一缓节奏,来沉思默虑、明心见性;停一停脚步,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 佛祖也说,人人皆有佛性,只要明心见性,人人可以成佛;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悟道只有先后、顿渐之分,并无优劣和等级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