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ěnzhí

垦殖


拼音kěn zhí
注音ㄎㄣˇ ㄓˊ

词性动词

词语解释

垦殖[ kěn zhí ]

⒈  将荒芜的土地开垦成为良田。

reclaim and cultivate wasteland;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垦植”。开垦荒地,进行生产。

《三国志·吴志·华覈传》:“诚宜住建立之役,先备豫之计,勉垦殖之业,为饥乏之救。”
《陈书·高祖纪下》:“周旋千餘顷,并膏腴,堪垦植。”
《魏书·高宗纪》:“入其境,农不垦殖,田亩多荒。”
徐迟 《入峡记》:“当然,湖泊蓄洪垦殖是要搞的,这几年搞了一些,还继续要搞。”

国语辞典

垦殖[ kěn zhí ]

⒈  开垦荒地、种植作物。

《晋书·卷二六·食货志》:「今者省傜务本,并力垦殖,欲令农功益登。」

分字解释


※ "垦殖"的意思解释、垦殖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垦殖的造句

  • 这是大柏林城邦的一个垦殖点,凡卢尔城内有居民过百万,这是一座以鱼鲜和矿产为主业的城市。
  • 人口密度大、垦殖指数高、能源紧张、森林破坏严重、农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安徽省山区农业已经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 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垦殖指数不断上升,致陇南山区泥石流严重,全面恢复天然植被覆盖率任重道远。
  • 本文对青海历代屯田、垦殖的史实作简略记述,并简单评价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 他一生为国为民,曾参与“公车上书”,维新失败后赴马来西亚,历经艰苦卓绝的开发,开辟出“新福州”垦殖地,为家乡贫苦农民开辟生存之路,造福一方。
  • 受人类对土地过度垦殖及不合理耕作利用的影响,水土流失正在成为制约我国东北地区耕地可持续利用和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几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关东各地农村和东蒙垦殖地的社会生态完全不同。
  • 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与垦殖指数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所以流域的产沙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减少。
  • 修筑防洪大堤、创设澄江学校、协助开辟沙村垦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