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ēn

虎贲


拼音hǔ bēn
注音ㄏㄨˇ ㄅㄣ

词语解释

虎贲[ hǔ bēn ]

⒈  勇士。

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书·牧誓序》

brave warrior;

引证解释

⒈  勇士之称。賁,通“奔”。按, 王 说是。 《孟子·尽心下》作“虎賁三千人”。

《书·<牧誓>序》:“武王 戎车三百两,虎賁三百人,与 受 战于 牧野。”
孔 传:“勇士称也。若虎賁兽,言其猛也。皆百夫长。”
《战国策·楚策一》:“虎賁之士百餘万,车千乘,骑万疋,粟如山。”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虎賁”:“谓《牧誓》之‘虎賁’为虎賁之卒,非《周礼·夏官》‘虎賁氏’之官,故非‘百夫长’也。‘三百人’当为‘三千人’,因沿上文‘三百两’而误。”

⒉  官名。掌侍卫国君及保卫王宫、王门之官。 汉武帝 时置期门。 平帝 时改为虎贲中郎将,领虎贲郎,主宿卫。历代因之,至 唐 始废。

《周礼·夏官·虎贲氏》:“虎賁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

⒊  星名。在狮子座。 唐 人避 太祖 李虎 讳,改作“武賁”。

国语辞典

虎贲[ hǔ bēn ]

⒈  勇士。

《书经·牧誓·序》:「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受战于牧野。」

⒉  星名。为狮子座七十二号星。

⒊  职官名。周礼夏官有虎贲氏,掌王出入护卫,汉置期门郎,至平帝更名虎贲郎,置虎贲中郎将、虎贲郎等主宿卫之事,历代沿袭,至唐始废。

《周礼·夏官·虎贲氏》:「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

分字解释


※ "虎贲"的意思解释、虎贲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虎贲的造句

  • 虎贲军冲上岸被压回来,退到水边遏止不住,纷纷落入河中。
  • 虎贲环绕羽林而设营,以为拱卫。
  • 圣上在羽林军与这些虎贲卫的拼死护送下才得以逃脱,一路上跨州越郡,终于来到这扬州地界。
  • 汉王不必烦恼,我天完朝地广人众,拥有数十万虎贲之师,更有水师雄军,只要拿下江南,这点损失也是值得的。
  • 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
  • 悠扬而又威严的钟鼓声,在一重重红墙碧瓦间跌宕回响,待‘鼓三严’,即第三通鼓响后,宫人们将厚重的朱漆金钉二阙门缓缓推开,放虎贲军的旗校先入摆列。
  • 二号坑内的陶俑都是按作战队形摆列,而三号坑内的虎贲俑则是环绕周壁面内相向夹道式摆列。
  • 有万乘之国七,有千乘之国五,有虎贲数百万。
  • 望着一队队虎贲卫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从自己身边迤逦而行,个个脸上都显示出一种剽悍的气息。
  • 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