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óng

鸿胪


拼音hóng lú
注音ㄏㄨㄥˊ ㄌㄨˊ

词语解释

鸿胪[ hóng lú ]

⒈  官署名。指该官署官员。

引证解释

⒈  官署名。 《周礼》官名有大行人之职, 秦 及 汉 初称典客, 景帝 六年,更名大行令, 武帝 太初 元年,改称大鸿胪,主掌接待宾客之事。 东汉 以后,大鸿胪主要职掌为朝祭礼仪之赞导。 北齐 始置鸿胪寺, 唐 一度改为司宾寺, 南宋、金、元 废, 明 复之, 清 沿置。主官或称卿,或称正卿,副职为少卿,属官因各朝代而异,或有鸣赞、序班,或置丞、主簿。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 秦 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行令,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大鸿臚。”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郊庙行礼讚九宾,鸿声臚传之也。”
《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客还,鸿臚籍衣齎赐物多少以报主客,给过所。”

⒉  指该官署官员。

唐 韩愈 《袁氏先庙碑》:“始居 华阴,为 拓拔魏 鸿臚。”
明 李东阳 《十八日听传胪有作》诗:“黄纸数行丹詔字,鸿臚三唱甲科名。”

国语辞典

鸿胪[ hóng lú ]

⒈  职官名。周置大行人之职,秦称为「典客」,北齐称为「鸿胪寺」。主掌朝贡庆吊的赞导相礼。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故汉置鸿胪,以唱拜为赞,即古之遗语也。」

分字解释


※ "鸿胪"的意思解释、鸿胪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鸿胪的造句

  • 鸿胪寺官员高唱退休及派赴各省任职的官员姓名,被唱到的人又另行对皇帝行礼谢恩。
  • 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传佛,最初被皇帝安排居住在洛阳鸿胪寺,以表示对高僧的尊敬。
  • 典客署掌管着最豪华的鸿胪客栈,服务员中美女自然是不少的,偶尔间还有来自西域、渤泥国等地的少数民族美女,只是殷雨辰都不放在眼里。
  • 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
  • 其余掌院学士、宗人府、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鸾仪衙门诸缺额,未暇细数。
  • 侍读侍讲学士谕德洗马尚宝少卿鸿胪少卿。
  • 后以煨为大鸿胪光禄大夫,建安十四年,以寿终。
  • 九卿是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机构。
  • 每年仲春亥之日前一个月,就要由礼部报请耕耤日及从耕三公九卿官员名单,由鸿胪寺在先农坛耤田两侧立好典礼仪式及从耕官员的位置标识牌。
  • 听见姚明阳的追问,鸿胪少卿立马站出来说道“启奏陛下,前天得到消息,突厥宰相禄元布及东瀛太子足利乾联袂正在向我大阳而来还有两日就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