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è

气血


拼音qì xuè
注音ㄑ一ˋ ㄒㄩㄝˋ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气血[ qì xuè ]

⒈  中医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

气血俱动。——唐·李朝威《柳毅传》
气血两虚。

qi and blood;

引证解释

⒈  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的气和血。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夫人生先受精神於天地,后稟气血於父母。”
宋 梅尧臣 《种胡麻》诗:“胡麻养气血,种以督儿曹。”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老人血气多滞,拜则支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

⒉  气性。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真正大英雄人,却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气血粗豪,却一点使不着也。”

⒊  精神,精力。参见“气血方刚”。

国语辞典

气血[ qì xuè ]

⒈  中医指人体内的气和血。

《抱朴子·内篇·勤求》:「夫人生,先受精神于天地,后禀气血于父母。」
《红楼梦·第六七回》:「况且姑娘这病,原是忧虑过度,伤了气血。」

分字解释


※ "气血"的意思解释、气血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气血的造句

  • 气血亏损、身体虚弱则寒从内生,表外则面色苍白、肤色粗糙、四肢冰凉、少汗甚无汗顾阴阳失衡所为。
  • 久病常易耗气损血,主要表现饮多尿多,乏力倦怠,精神不振,脉沉无力,治宜滋补气血,兼以温肾。
  • 秋季养生要常笑,笑是一种健身运动,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气机升降,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让肺吸入足量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气血调和。
  • 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黄帝。
  • 乳腺属于肝经循行路线上的要塞,一旦肝经中有“毒”存在,乳腺增生随即产生,尤其在经血即将排出时,会因气血的充盛而变得胀痛明显。
  • 通过调和阴阳、疏通气血经络,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功效。
  • 即外感风邪最容易伤及人体的阳经和肌表,使阳维脉对气血调节失控,所主体表的皮毛腠理开泄,出现恶风寒、汗出、头痛等症;皮毛腠理郁闭而发热。
  • 如八珍酒、人参酒、仙灵固精酒、万寿药酒等,有调理脏腑、气血、阴阳之偏,有病用之亦可祛疾。
  • 处暑到了请注意:调精神,稳情绪;巧运动,调气血;慎起居,要午睡;勿贪凉,节饮食。记住,要照顾好自己!
  • 中医称之狐惑病,病因上认为与湿热毒邪有关,实证以清热除湿为主,虚证则根据脏腑,阴阳,气血虚损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