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缨
词语解释
长缨[ cháng yīng ]
⒈ 长绳子,今也比喻革命军队,革命力量。
例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汉书·终军传》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英long ropes;
引证解释
⒈ 古时系帽的长丝带。
引《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邹君 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
汉 李陵 《与苏武》诗之二:“临 河 濯长缨,念子悵悠悠。”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长缨鄙好,且变 邹 俗。”
⒉ 指华衣美服者或达官显贵。
引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陆机<羁宦>》:“朱黻咸髦士,长缨皆俊人。”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⒊ 指驾车时套在马颈上的长革带。
引晋 陆机 《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轻剑拂鞶厉,长缨丽且鲜。”
唐 杜甫 《述古》诗之一:“赤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
⒋ 指捕缚敌人的长绳。
引《汉书·终军传》:“军 自请:‘愿受长缨,必覊 南越王 而致之闕下。’”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之十一:“臣 靖 执长缨,智勇伏囚拘。”
宋 陆游 《夜读兵书》诗:“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
毛泽东 《清平乐·六盘山》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国语辞典
长缨[ cháng yīng ]
⒈ 长带子。
引《文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二》:「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文选·陆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轻剑拂鞶厉,长缨丽且鲜。」
⒉ 比喻达官贵人。
引《文选·江淹·杂体诗·陆平原》:「朱黻咸髦士,长缨皆俊人。」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分字解释
※ "长缨"的意思解释、长缨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长缨的造句
- 六盘山兮起苍黄,长缨在手走四方。
-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
- 今日长缨在手,看他如何缚着大汉王朝这条“苍龙”。
- 卢沟晓月映历史,贼寇恶行不能忘。豺狼突咬巨龙身,血肉横飞日月昏。铁马千军挥利剑,长缨万丈缚凶神。江河浩荡英雄泪,山岳巍峨祭忠魂。九一八纪念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警钟长。
-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 自从龙总舵主被血族高手围攻而死,秋堂主遭暗算身亡之后,长缨会群龙无首,很快便风流云散了!
- 风云际会,英雄辈出,长缨在手,美人在怀,演绎一段史诗般的传奇。
-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 长缨在手风云动,利剑出匣星斗藏;忽闻九天传喜讯,黄龙痛饮忘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