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旗
词语解释
白旗[ bái qí ]
⒈ 白色的旗子。
英white flag; flag of surrender;
⒉ 标志投降或议和。
⒊ 代表反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
例拔白旗,指批判资产阶级。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白旂”。 古代帝王于秋季用的白色旗帜。
引《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天子居緫章左个,乘戎路,驾白輅,载白旂。”
《淮南子·时则训》:“﹝孟秋之月﹞天子衣白衣,乘白輅,服白玉,建白旗。”
唐 张秀明 《西郊迎秋赋》:“乘白輅而启行,载白旗而扈从。”
⒉ 古代作战时主帅所用的旗。白色,五行为金,主征战。
引《逸周书·世俘》:“武王 在祀,太师负 商王 紂 县首白旂,妻二首赤旂,乃以先馘,入燎于太庙。”
《国语·吴语》:“王亲秉鉞,载白旗以中陈而立。”
韦昭 注:“熊虎为旗。此王所帅中军。”
⒊ 战败投降或要求停战的旗。
引南朝 梁 任昉 《梁武帝掩骼埋胔令》:“但於时白旗未悬,凶威犹壮。”
《三国演义》第三二回:“次日,城上竖起白旗,上写‘ 冀州 百姓投降’。”
《三国演义》第四八回:“周瑜 恐二人深入重地,便将白旗招颭,令众鸣金。”
王毓岱 《乙卯自述》诗:“祖国尊 黄帝,降军树白旗。”
⒋ 喻事败服罪。
引金近 《书柜里的故事》:“两个坏老太婆,快快扯出白旗来吧,再不投降,就要轰你们的房子!”
⒌ 招兵的旗。
引《三国演义》第五回:“操 大喜,於是先发矫詔,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竪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
⒍ 军队服丧时志哀的旗。
引《三国演义》第一〇四回:“蜀 兵退入谷中之时,哀声震地,军中扬起白旗:孔明 果然死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截矶》:“左(左良玉 )兵白旗白衣呐喊驾船上。”
⒎ 古舞名。
引《敦煌曲子词·剑器词》:“排备《白旗》儛,先自有来由。”
⒏ 借指落后或反动的东西。
引《天安门诗抄·烈士诗抄--答敌人审问》:“白旗倒了红旗飘,老子生死在这回。”
国语辞典
白旗[ bái qí ]
⒈ 战败投降或诈降时所举的旗子。
引《三国演义·第三二回》:「次日,城上竖起白旗,上写『冀州百姓投降』。」
英语white flag
法语drapeau blanc
分字解释
※ "白旗"的意思解释、白旗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白旗的造句
- 在我军的围剿下,敌人终于挂起白旗示意投降。
- 敌人黔驴技穷,只好举白旗投降。
- 对方既然竖起白旗,我们就暂时偃旗息鼓,静观其变吧!
- 我军包围石城后,吓得守敌失魂落魄,急忙挂起白旗宣布投降。
- 被围困的敌军举着白旗,表示弃暗投明,向我军投降。
- 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西山群丛有一条山间小路,这里晨岚夕照、古墩遗风,曾是曹雪芹当年由正白旗前去后山寻亲访友的必经之路。
- 正镶白旗强化非公企业党员作用。
- 同时,还拥有两个骆驼养殖基地,分别位于张北草原和内蒙古正镶白旗。
- 兰旗榆为白榆的一个地理生态变种,在锡盟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南缘的镶黄旗、正镶白旗、正兰旗等地区生长表现突出。
- 这时候,水军王大将军正在楼船上大吃八喝,突然有人来报,饿昏的蒙军打出了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