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ogōng

报功


拼音bào gōng
注音ㄅㄠˋ ㄍㄨㄥ


词语解释

报功[ bào gōng ]

⒈  酬报有功者;报答功德。

⒉  陈述功绩。

引证解释

⒈  酬报有功者;报答功德。

《书·武成》:“崇德报功。”
孔 传:“有德尊以爵,有功报以禄。”
汉 王充 《论衡·祭意》:“凡祭祀之义有二:一曰报功,二曰修先。”
汉 班固 《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穀不食。”

⒉  陈述功绩。

清 李渔 《蜃中楼·结蜃》:“蜃楼结成了,大家都去报功。”
茅盾 《子夜》四:“﹝ 曾沧海 ﹞后来转念到‘报功’总已不成,上公安局也没意思,便决定先回家再定办法。”

分字解释


※ "报功"的意思解释、报功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报功的造句

  • 这家公司崇德报功,因此人才济济。
  • 根据史料记载,嗣圣元年,武后临朝称制,翌年改元,取“敦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中“垂拱”两字作年号。
  • 军兵枭了首级,掌得胜鼓回营;进辕门来见子牙,将斩的黄元济首级报功
  • 那四大天王收兵罢战,众各报功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狮象的,有拿住狼虫狐?的,更不曾捉着一个猴精。
  • 汝诈称皇亲,虚报功绩!又欲收买朝廷命官,目今朝廷降诏,正要沙汰这等滥官污吏!
  • 旗牌官大声报功,声震大洋,一干青年将领虎视鹰扬,洋洋自得。
  • 第六,“?信明义,崇德报功”——类似于奖励性的宪法条款。
  • 祭祀仪式也是一种标志,它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是迷信,是一种对祖先的虔诚报答,也就是传统意义上说的“崇德报功”。
  • 万年公主可没有看过朝廷的报功奏章,不知道战事是如何的,现在听起来,居然也替刘易等人的紧张,手里拿着的长剑也垂了下去,没有再指着刘易了。
  • 点是重视实践,有“崇德报功,敬天法祖”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