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ù

六艺


拼音liù yì
注音ㄌ一ㄡˋ 一ˋ

词语解释

六艺[ liù yì ]

⒈  儒家所谓的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才艺。

the classical six arts (propriety,music,archery,riding,writing,arithematic);

⒉  古代称《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经书。也泛指各种经书。

various Confucian classics;

⒊  王莽时六种字体。即古文(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

six styles of calligraphy in ancient China;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教育学生的六种科目。

《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 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三国 吴 韦曜 《博奕论》:“伎非六艺,用非经国,立身者不阶其术,徵选者不由其道。”

⒉  亦作“六蓺”。指儒家的“六经”,即《礼》、《乐》、《书》、《诗》、《易》、《春秋》。 《史记·滑稽列传》:“孔子 曰:‘六蓺於治一也。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六蓺备研,八索必该,斯则富矣。”
明 顾绛 《述古》诗:“六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总角之年,研精六蓺。”

国语辞典

六艺[ liù yì ]

⒈  古代教育学生的六种科目。指礼、乐、射、御、书、数。

《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⒉  儒家的六经。指《诗》、《书》、《易》、《礼》、《乐》、《春秋》。

唐·韩愈〈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分字解释


※ "六艺"的意思解释、六艺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六艺的造句

  •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 孔子全面继承了周代的“六艺”教育,成为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和教育实践影响远巨。
  • 自后簿书、典例、钱谷、讼狱,一切委之俗吏,而六艺之学亦渐废而不讲。
  •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辛劳,五德兼备,六艺精通,品追七贤,桃李八方,久享清誉,十分清贫,千秋功业,万世师表。祝教师节快乐!
  • 后投学儒门,数十年来,晨兴夜寐,俯读仰思,澄神离形,寝食俱废,惟以经书六艺为主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实乃山林闾巷中一介卑贱之士。
  • 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史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栽树,点点心血育英才泽神州。
  • 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年十二则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 小生东方未明,虽非风采倾国却也堪得入眼,虽非六艺皆通却也知情懂趣,虽非富可敌国却也衣食无忧。慕君姿容才智已久,春情难按。今斗胆相请,许我相伴左右为君夫婿,倾心护佑,寝食相顾,白头相守。
  • “射”作为商周时期“六艺”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曾经为古代中国培养文武兼备的优秀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一介儒生,从小学习六艺,线探之事我不知他如何,但论治国齐家,还是很有一套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