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èi

吉贝


拼音jí bèi
注音ㄐ一ˊ ㄅㄟˋ

词语解释

吉贝[ jí bèi ]

⒈  梵语或马来语的译音。古时兼指棉花和木棉。自我国中原地区广泛栽培和利用棉花后,古籍记载中的吉贝,实多指草棉,但仍常将棉花与木棉科的木棉树相混淆。指棉布。

引证解释

⒈  梵语或马来语的译音。古时兼指棉花和木棉。自我国中原地区广泛栽培和利用棉花后,古籍记载中的吉贝,实多指草棉,但仍常将棉花与木棉科的木棉树相混淆。

《梁书·诸夷传·林邑国》:“吉贝者,树名也。其华成时如鹅毳,抽其绪纺之以作布,洁白与紵布不殊。”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木棉》:“木绵有二种,似木者名古贝,似草者名古终。或作吉贝者,乃古贝之讹也。”

⒉  指棉布。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三:“闽 广 多种木绵,树高七八尺,叶如柞,结实如大菱而色青,秋深即开,露白绵茸然。土人摘取去壳,以铁杖桿尽黑子,徐以小弓弹令纷起,然后纺绩为布,名曰吉贝。”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棉布传入 中国 很早, 南北朝 时从南洋诸国输入,称为吉贝,白迭。”

国语辞典

吉贝[ jí bèi ]

⒈  木棉。为马来语 kapok的音译。为木棉树种子周围的茸毛,色白质软,可做枕头和垫子的填充物,也可当做绝缘材料。

分字解释


※ "吉贝"的意思解释、吉贝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吉贝的造句

  • 这种动物常常生活在吉贝树上,吉贝树结的丝绸般的果荚,与矮子食蚁兽的毛皮相匹配。
  • 陈杉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对着众狼将测定的一切按步骤叙述,提问回答那段用数字带过了,同安吉贝丽的对话也被删略了。
  • 因木棉又名吉贝,故黎锦也叫吉贝
  • 土人摘取去壳,以铁杖杆尽黑子,徐以小弓弹,令纷起,然后纺绩为布,名曰‘吉贝’。
  • 黎族人民为了表示对民族英雄吉贝的怀念与崇敬,每逢男女结婚之日,都要精心种植一株木棉树。
  • 米里亚姆和吉贝尔之间有点像阿鲁卡多和德古拉,而且还提及了有一个神秘的城堡。
  • 江油市吉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虽然吉贝是澎湖石沪的故乡,但要说澎湖最漂亮的石沪,那当属七美的“双心”石沪,造型是两颗贴近的心。
  • 到过海南岛五指山的人都知道,当地人为纪念黎族民族英雄吉贝,称木棉树为“英雄树”、木棉花为“英雄花”。
  • 吉贝纺织出来的衣被称作“黎锦”,黎锦的柔韧性极佳,织妇们在锦上精心绣出各种绚丽的图案,使其锦上添花,身价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