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紫
词语解释
朱紫[ zhū zǐ ]
⒈ 红色与紫色。《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比喻辞采。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红色、紫色官服。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朱衣紫绶,即红色官服,紫色绶带。
引证解释
⒈ 红色与紫色。
引《文选·张衡<西京赋>》:“木衣綈锦,土被朱紫。”
李善 注:“朱紫,二色也。”
宋 梅尧臣 《洛阳牡丹》诗:“红栖 金谷 妓,黄值 洛川 妃。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
⒉ 后因以“朱紫”喻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
引《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
《东观汉记·宗资传》:“汝南 太守 宗资,任用善士,朱紫区别。”
《后汉书·陈元传》:“夫明者独见,不惑於朱紫;听者独闻,不谬於清浊。”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雌黄出其脣吻,朱紫由其月旦。”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班固 踵武,仍加祖述於其间……朱紫以之混淆,冠履於焉颠倒。”
⒊ 比喻辞采。
引《南齐书·周颙传》:“顒 音辞辩丽,出言不穷,宫商朱紫,发口成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是以括囊杂体,功在銓别,宫商朱紫,随势各配。”
⒋ 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朱衣紫绶,即红色官服,紫色绶带。
引《艺文类聚》卷四八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方愧朱紫,永懵钧衡。”
⒌ 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红色、紫色官服。
引唐 白居易 《偶吟》:“久寄形於朱紫内,渐抽身入蕙荷中。”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唯大贤忽为人縶维,官至朱紫。”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下官只因宦途偃蹇,家计萧条,不以朱紫为荣,但觉素封可羡。”
国语辞典
朱紫[ zhū zǐ ]
⒈ 红色和紫色。
引《文选·张衡·西京赋》:「木衣绨锦,土被朱紫。」
⒉ 朱衣紫绶,古代显贵者的服色。比喻高官。
引唐·白居易〈偶吟〉:「久寄形于朱紫内,渐抽身入蕙荷中。」
⒊ 古人以朱为正色,紫为间色。比喻优劣、善恶、正邪等相对的两方。
引《后汉书·卷六一·左雄传》:「朱紫同色,清浊不分。」
⒋ 比喻作品的文采。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
分字解释
※ "朱紫"的意思解释、朱紫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朱紫的造句
- 巴蕉洞言火候次序,至矣尽矣;通天河辨药物斤两,至矣尽矣;朱紫国写招摄作用,至矣尽矣。
- 都中冠盖飞扬,车马辐辏,人衣绨绣,士被朱紫,这洛邑不觉愈形富丽。
- 你先去报知金圣娘娘,她听说我要打朱紫国,就眼泪汪汪不让去,就说朱紫国兵强将勇,必然胜我。
- 朱紫衣白了童梅一眼,转念一想,童梅说得不错,自己在这里撒娇撒痴的,别把韩冷推向蒋瑜的怀抱了,悄悄对童梅说道“谢谢姐姐。
- 棕红闪耀的金沙就象淘金者的法宝一样,最能匡助刷新机遇,并且能无形中吸引命中注定的朱紫到来。
- 金黄的龙椅之前,是朱紫的御案,玉案之上,奏章高高的两摞,朱笔砚台的右上角,是尊白玉狮子,玲珑可爱,白光莹莹,却是理宗的私章。
- 我受朱紫请之礼,又蒙他称呼管待之恩,我老孙比那王位还高千倍。
- 得不到的可以稳拿到手,爬不上的可以满身朱紫,吃不着的可以酒池肉林,赢不了的可以胡个满贯,当然也包括娶一个妙龄少妇,重新焕发青春。
- 率以储采王官杂补之,皆盛服趋朝,朱紫填拥。
- 各室内地面平整光滑、坚硬而呈暗红色,同文献中“土被朱紫”的记载吻合,墙上还绘有黑色“壁带”和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