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ìzáo

枘凿


拼音ruì záo
注音ㄖㄨㄟˋ ㄗㄠˊ

词语解释

枘凿[ ruì záo ]

⒈  《楚辞·九辩》:“圜枘而方凿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

引证解释

⒈  枘、凿,榫头与卯眼。枘圆凿方或枘方凿圆,难相容合。后因以“枘凿”比喻事物的杆格不入或互相矛盾。

《楚辞·九辩》:“圜枘而方凿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难入。”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欲入圜凿,其能入乎?”
《新唐书·高适传》:“而言利者,枘凿万端。”
宋 叶适 《贺叶丞相》:“盖上之相信,无枘凿之乖;故己得专行,有符节之合。”

国语辞典

枘凿[ ruì zuò ]

⒈  榫头和卯眼。语本器物上的榫头为方、卯眼为圆,或榫头为圆、卯眼为方则无法接合。故以枘凿比喻互相抵触而不相容。

《楚辞·宋玉·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
《新唐书·卷一四三·高适传》:「而言利者,枘凿万端。」

分字解释


※ "枘凿"的意思解释、枘凿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枘凿的造句

  • 而言利者,枘凿万端,穷朝抵夕,千案百牍,皆取之民,官吏惧谴,责及邻保,威以罚抶,而逋逃益滋。
  • 枘凿,指的是两种事物格格不入或者互相矛盾。
  • 这区别就不只是由于经济学中某些概念和理论与中国经济现实有不相契合的地方,而是在若干基本前提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枘凿”。
  • “且更有可叹者,往往子弹与枪炮钺孔不对,枘凿不入,临时不适于用,扼腕咨叹”。
  • “维持外蒙现状”之要求沿非正面枘凿,或易就绪,遂未深筹对策,今僵局发生,乃在外。
  • “盖现代化之民而施国内落后之政,久离隔之族而接五十年未习之风,自多枘凿摇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