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kuí

钟馗


拼音zhōng kuí
注音ㄓㄨㄥ ㄎㄨㄟˊ

词语解释

钟馗[ zhōng kuí ]

⒈  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旧时民间常挂钟馗的像。

Zhong Kui(Chung K’uei);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人物。后世图其形以除邪驱祟。见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一说乃“终葵”之讹,附会为人。见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终葵》。

唐 人题 吴道子 画 锺馗 像,略云:明皇 梦二鬼,一大一小。小者窃 太真 紫香囊及 明皇 玉笛,绕殿而奔;大者捉其小者,擘而啖之。上问何人,对曰:“臣 钟馗,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

⒉  菌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服器·锺馗》:“《尔雅》云:‘钟馗,菌名也。’《考工记》注云:‘终葵,椎名也。’菌以椎形,椎以菌形,故得同称。俗画神执一椎击鬼,故亦名 钟馗。好事者因作 钟馗 传,言是未第进士,能啖鬼。遂成故事,不知其讹矣。”

分字解释


※ "钟馗"的意思解释、钟馗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钟馗的造句

  • 在他笔下,鸟无鸟气,猫没猫相,马无蹄,鸡无爪,鱼在空气里游,兔子扮着怪相,猫头鹰有钟馗相,石拙,树古,藤亦缠绵。
  • 此时正是八月十五的晚上,满街挂满了彩灯,什么嫦娥奔月、八仙过海、麻姑献寿、钟馗捉鬼,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 与反腐作品、反腐新闻过不去的,或者是掩过意识的作祟,或者是对反腐的“条件反射”,其实都是“心中有鬼怕钟馗”的表现。
  • 钟馗目露不屑之色,啧啧声不绝于口。
  • 高国藩考察了唐代的钟馗信仰,他根据初唐至盛唐时王仁煦《切韵》“钟馗,神名”。
  • 奉天承运,玉皇大帝诏曰:为加强东西鬼界友好交流,万圣节之日,西方诸鬼受邀到东土度假,东西鬼族大联欢,天师钟馗放假一天,不得捉鬼,钦此!
  • 出一些鬼点子,想几个鬼把戏,不怕你鬼话连篇,不惧你鬼哭狼嚎。因为钟馗今天休息,所以只要你开心就行,请尽情施展你的鬼主意吧!万圣节快乐!
  • 无论用人或训练人才,都要一手如钟馗执剑,另一手却温和如慈母,做到宽严得体,才能得到员工的崇敬。
  • 有一个人向我打听你。我见他手提利剑,凶神恶煞,就没敢告诉他。你快躲起来吧,白天千万别出门。对了,那个人说他叫钟馗。祝你万圣节快乐!
  • 钟馗”的跳加官令人眼前一亮,游人被中国传统端午民俗深深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