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ohàn

骁悍


拼音xiāo hàn
注音ㄒ一ㄠ ㄏㄢˋ

词语解释

骁悍[ xiāo hàn ]

⒈  勇猛强悍。

vigorous and valiant;

引证解释

⒈  勇猛强悍。

《三国志·吴志·孙翊传》:“孙翊 字 叔弼,权 弟也,驍悍果烈,有兄 策 风。”
宋 司马光 《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蛮地险气毒,其人驍悍,善用鋌盾,北军不能与之确。”
清 李渔 《蜃中楼·煮海》:“我想火龙的性子驍悍异常,必定要与 张生 为难。”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中亚洲 回部,素号驍悍,善战鬭。”

⒉  勇猛强悍之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铣鋧》:“考 秦琼 传,从 秦王 夹击 美良川,破 尉迟敬德,功最居多。盖 鄂国 之驍悍,当时惟 胡公 能埒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又收 明 降兵,间择驍悍薙髮入伍,合十餘万半屯 金陵。”

国语辞典

骁悍[ xiāo hàn ]

⒈  骁勇强悍。

《三国志·卷五一·吴书·宗室传·孙翊传》:「骁悍果烈,有兄策风。」

分字解释


※ "骁悍"的意思解释、骁悍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骁悍的造句

  • 又打败一名骁悍战将,老将军十分高兴。
  • 又有一班猛勇骁悍之辈,揎拳舞袖,说强夸胜,自称好汉,相见了便觉分外兴高,说话处脾胃多燥,行事时举步生风。
  • 骁悍有膂力,短兵接战,勃勃之众多为所伤。
  • 身为曾孤身斩杀九名高督的勇士,以骁悍果敢,剑法凌厉著称的一等近卫。
  • 苏定方冀州武邑人,骁悍多力,胆气绝伦,十五岁随父征战,先登陷阵,攻无不克,是刘黑闼心腹高雅贤的养子,率领着汉东军最精锐的攻城军。
  • 于是这支大明最骁悍的部队疾驰在蓟州前进京师的官道上,惶惶如漏网之鱼,全无半分精锐的神气。
  • 朝鲜众人也在观察马队,见他们人数虽少,却个个精神抖擞,掩映不住的骁悍、让人心颤的凶神恶煞,显然是一支百战之军。
  • 阎行,字彦明,原本是一穷苦人家子弟,只因天生好武,骁悍无敌,豪杰贼寇畏之,知其行踪,皆曰虎至矣。
  • 这里生活着骁悍好战的黑暗族群,是光族的天敌,拥有不死之身,而战力非凡。
  • 在这种死亡的炮火面前,个人的骁悍和勇敢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虽然鲁尼战士的精神和斗志都是不可比拟的,但是面对排山倒海似的炮火,他们的心理也无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