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gzhě

相者


拼音xiāng zhě
注音ㄒ一ㄤ ㄓㄜˇ

词语解释

相者[ xiāng zhě ]

⒈  助主人传命或导客的人。

⒉  旧指以相术供职或为业的人。

引证解释

⒈  助主人传命或导客的人。

《仪礼·乡饮酒礼》:“相者东面坐。”
《礼记·杂记上》:“相者入告。”
孔颖达 疏:“相者,相主人传命者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离合根》:“足不自动而相者导进,口不自言而摈者赞辞。”

⒉  旧指以相术供职或为业的人。

《东观汉记·班超传》:“超 问其状,相者曰:‘生燕頷虎头,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相者见后惊。”
李贤 注引《续汉书》:“相者,待詔相工。”
宋 苏轼 《叶嘉传》:“﹝ 叶嘉 ﹞登车,遇相者揖之曰:‘先生容质异常,矫然有龙凤之姿,后当大贵。’”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有故家子,日者推其命大贵,相者亦云大贵。”

国语辞典

相者[ xiàng zhě ]

⒈  引导宾客,传达命令,赞助行礼的人。

《礼记·杂记上》:「相者入告,出曰:『孤某须矣。』」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前拜生曰:『奉命为驸马相者。』」

⒉  旧指以相术为职业的人。

《后汉书·卷一〇·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相者见后惊曰:『此成汤之法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有故家子,日者推其命大贵,相者亦云大贵。」

分字解释


※ "相者"的意思解释、相者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相者的造句

  • 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 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 从皮肤也能看官运的事,迅速在萍乡传开,一时间上门请王林看手相者趋之若鹜。
  • 并且规定以后子孙不准设丞相一职,如有人敢奏请设丞相者处以极刑。
  • 有如此相者,虽然财富充澄,富足天下,必多谲诈,处之长久,揽财无情,世人与之,皆欲敲骨剥髓,交之不可。
  • 生活中我们若是身处动辄得咎的境地,不必过分在乎那些不明真相者的过分责难。
  • 日方此举用心险恶,可能给不明真相者制造一个先入为主的认识误区,将万一出现的擦枪走火责任扣到中国头上。
  • 君子与小人莫不引其类而聚于朝,人君得一贤者而相之,为相者举其类而进之,后之进者亦举其类,继之者莫非贤也。
  • “穷人家子女,早谙世事,不争意气,”语气渐渐凄酸,“不外任人鱼肉,有力气者出卖力气,有色相者出卖色相,免费奉送自尊。”。
  • 勉虽骨鲠不及范云,亦不阿意苟合,故梁世言贤相者称范、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