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ān

偏颇


拼音piān pō
注音ㄆ一ㄢ ㄆㄛ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偏袒偏私

反义词公允公正

词语解释

偏颇[ piān pō ]

⒈  不公平;偏袒。

内偏颇于妻子,外僭惑于知友。——王符《潜夫论》

biased; partial;

引证解释

⒈  偏向一方;不公平,不公正。

语出《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孔 传:“偏,不正;陂,不平。”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内偏颇於妻子,外僭惑於知友。”
唐 杜甫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诗:“上天无偏颇,蒲稗各自长。”
清 黄景仁 《贾礼耕用昌黎石鼓歌韵赠诗和赠》诗:“青天明月不改色,歷照过客无偏颇。”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我既晓得我自己性格的偏颇,意志的薄弱,但是我也很想从事于纠正与锻炼。”

国语辞典

偏颇[ piān pō ]

⒈  偏向于一方,有失公正。

汉·王符《潜夫论·交际》:「内偏颇于妻子,外僭惑于知友。」
《晋书·卷七一·熊远传》:「赐天下爵,于恩为普,无偏颇之失。」

公正

分字解释


※ "偏颇"的意思解释、偏颇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偏颇的造句

  • 由于你不了解情况,所以看法未免有些偏颇
  • 平心而论,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失偏颇
  • 评价历史人物应不失偏颇
  • 历史学家批评项羽的妇人之仁,无疑失之偏颇
  • 行事泯偏颇,唯宜秉鉴悬衡,儆予有隙;存心置公正,所贵循纲饰纪,慎尔无私。
  •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局限,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公允地评价郑和,避免因评价偏颇,而潜滋暗长的虚骄之气对学生思想的侵害。
  • 一忧舆论宣传失之偏颇,对村组干部不利。
  • 一派坚持鲁迅、冯雪峰的立场,一派要为周扬和“国防文学”辩护,还有一派比较持中,认为当时论争双方各有偏颇
  • 再次,你得到的原始细节,从源头上,并没有从偏颇用地,以作降压,造谣惑众和蔓延提供错误资料,以填补自己的口袋。
  • 虽然有些见解不无偏颇,而他们又都很执傲,甚至连小小的口笔之误都不肯承认,说话又很不讨人喜欢,但他们的才思和锐气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