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


拼音mù xù
注音ㄇㄨˋ ㄒㄨˋ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苜蓿[ mù xu ]

⒈  一种生长广泛的重要的欧洲豆科牧草植物( Medicago sativa ),具三小叶和蓝紫色花,主要作为牧草和绿肥作物,在旱季可生存,这是因为它们有特别长的根系,可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alfalfa;

引证解释

⒈  古大苑语buksuk的音译。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原产 西域 各国, 汉武帝 时, 张骞 使 西域,始从 大宛 传入。又称怀风草、光风草、连枝草。花有黄紫两色,最初传入者为紫色。可供饲料或作肥料,亦可食用。 《史记·大宛列传》:“﹝ 大宛 ﹞俗嗜酒,马嗜苜蓿。

汉 使取其实来。於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
唐 薛令之 《自悼》诗:“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海盐 翁学训 严之,寿昌 人。为人严正,而接士宽厚。官贫斋冷,苜蓿自甘,未尝与寒生计束修已上。”

⒉  马嗜苜蓿,故亦用作马的代称。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嘶风则苜蓿千群,卧野则騊駼万帐。”

国语辞典

苜蓿[ mù sù ]

⒈  植物名。豆科苜蓿属,二年生草本。叶互生,有柄,小叶倒卵形或倒心脏形,先端圆形或凹入。春天由叶腋抽花梗,开黄色蝶形花。荚果螺旋形,边缘具毛状突起。可供蔬食、饲料、肥料等用。

英语lucerne, alfalfa

德语Schneckenklee (lat: Medicago)​ (Eig, Bio)​

法语Luzerne (genre)​

分字解释


※ "苜蓿"的意思解释、苜蓿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苜蓿的造句

  • 结荚期适当灌水有利于苜蓿籽粒饱满。
  • 模型要求农田亚系统的生产以苜蓿为主,整个系统的发展应以滩羊生产为方向。
  • 采用改良法,从苜蓿成熟叶片中提取到高质量、高纯度的。
  • 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以敖汉苜蓿最高。
  • 种植苜蓿能增加土壤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通气透水能力。
  • 把川七叶、西红柿、苜蓿芽、黄甜椒、奇异果等蔬果,加上综合坚果与少许的百香果汁或苹果醋混合打成汁饮用。
  • 第一批引入的植物中,就有葡萄、苜蓿、石榴、胡豆、胡瓜、胡桃、胡麻、胡葱等等。
  • 考虑到苜蓿的流变学特性,利用软件建立了苜蓿草片的几何模型。
  • 在新疆农业大学实验田设盆栽施肥参数试验和磷钾肥配比试验,系统研究苜蓿的施肥参数、最佳施肥量及磷、钾肥配比对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 在结荚期适当的补充水分,有利于苜蓿籽粒饱满。

近音词、同音词


苜蓿 相关字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