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èicháng

未尝


拼音wèi cháng
注音ㄨㄟˋ ㄔㄤˊ

词性副词


反义词曾经

词语解释

未尝[ wèi cháng ]

⒈  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have not;

⒉  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刘基《卖柑者言》

did not;

引证解释

⒈  未曾,不曾。

《论语·雍也》:“非公事,未尝至於 偃 之室也。”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臺諫外,未尝与羣臣接。”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孺人想着外甥女儿,虽然傍着兄嫂居住,未尝许聘人家。”
《老残游记》第七回:“我自从掛牌委署斯缺,未尝一夜安眠。”

⒉  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没有。

《国语·周语下》:“晋国 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
唐 元稹 《崔弘礼郑州刺史》:“勑:朕读《诗》至於《羔裘》、《緇衣》之章,未尝不三復沉吟。”
明 刘基 《季民湖山义塾记》:“今予幸藉先人餘业,以自免於冻馁,未尝不惴惴於吾身。”

⒊  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并非,未必。

《汉书·贾山传》:“又曰:‘济济多士, 文王 以寧。’天下未尝亡士也。”
明 李贽 《答周西岩》:“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尝不可使之知也。”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鲁迅 诚然是一位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但未尝没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成分。”

国语辞典

未尝[ wèi cháng ]

⒈  不曾。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持论从容,未尝言人所短。」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臣观贾诩虽为李傕腹心,然实未尝忘君,陛下当与谋之。」

未始

⒉  不见得、未必。通常后接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但语气委婉。《三国演义·第三回》: 「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分字解释


※ "未尝"的意思解释、未尝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未尝的造句

  • 人有迫於饥寒之患,为衣食之谋,造次颠沛,未尝忘也。
  • 照现在说来,当时就是呆在长沙,不撤退也未尝不可,为什么要那样庸人自扰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进也。
  • 对已知的环境,做进一步想;对未知的环境,做退一步想。在人生的旅途上,前进固然可喜,后退也未尝可悲。
  • 这是一件十分自然的赏心乐事,就连那许多附和着别人嘲笑的人们,其中也未尝没有惯常偷偷摸摸地享受这种乐趣的。
  • 他那种不夷不惠的性格,未尝不是一个长处。
  • 倘若有人愿意骗我,细想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闭上眼,抿茶,苍茫于黑暗处想象刺目的日光。就仿佛是志士们的漂泊迷离,猛士们的火影刀光,烈士们的慷慨就义。四壁黑暗中不需冷与冰,要光样的火和热;愁云惨淡里不需悲和痛,要种子般的欢乐。信仰可以缔造,真正的快乐也有快乐者制造。想象力虽不足以创造世界,未尝不可激发绸缪的希望。
  • 不过话说回来,最终可能只有靠时间来抚平你朋友的情绪。时间的威力非常强大,人生任何一个阶段,就算此刻天崩地裂,最终只是变成将来的一个回忆而已。因此也不需要太过于执着当下就将你朋友的情绪扭转,让他慢慢恢复也未尝不可。
  • 宗教之功,胜残劝善,未尝无益于人群;然而其迷信神权,蔽塞人智,是所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