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éng

蟛蜞


拼音péng qí
注音ㄆㄥˊ ㄑ一ˊ

词语解释

蟛蜞[ péng qí ]

⒈  螃蟹的一种,身体小,常见的头胸甲略呈方形。穴居海边或江河口泥岸。亦作“彭蜞”,又名“螃蜞”

amphibious crab;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蟛蚑”。甲壳纲。似蟹,体小,螯足无毛,红色;步足有毛。穴居近海地区江河沼泽的泥岸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晋 太康 四年, 会稽郡 蟛蚑及蟹皆化为鼠。其众覆野,大食稻为灾。”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招潮子,亦蟛蜞之属。壳带白色。海畔多潮,潮欲来皆出坎,举螯如望,故俗呼招潮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食品有名》:“若鱭鱼子名螳螂子,及 松江 之 上海、杭州 之 海寧 人,皆喜食蟛蜞螯,名曰鸚哥嘴,以有极红者似之故也。”
清 刘大櫆 《祭张闲中文》:“搜石罅之蟛蜞,因搴裳而同揭。”

国语辞典

蟛蜞[ péng qí ]

⒈  动物名。一种蟹。节肢动物门甲壳纲。体小色红。

分字解释


※ "蟛蜞"的意思解释、蟛蜞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蟛蜞的造句

  • 当前,薇甘菊、三裂叶蟛蜞菊、银合欢、水葫芦和马缨丹已经在广州处处开花,深圳的伶仃岛、湛江的红树林保护区也正受到外来入侵植物的威胁。
  • 蟛蜞最简易的办法是做一个长长的铅丝钩子,探进洞中将蟛蜞钩出来,所以我们乡下不说捉蟛蜞,而说钩蟛蜞
  • 而外来有害物种则包括微甘菊、蟛蜞菊等。
  • 蟛蜞菊报价太过离谱,喷灌水管竟以公尺计论工资,这种行情若非只是打糊涂仗,就须面对有放水包庇之嫌的质疑了。
  • 另外土堆的一面种植了蟛蜞菊,蟛蜞菊的长根可以起到固土作用,下雨的时候泥土也不会泻下来,而且还有绿化效果。
  • 据介绍,他们培植的大多是本地特色物种,还发动职工就近到山坡、河滩采集本地河滩草、蟛蜞菊摊铺到公路用地上,美观、节约又易于管养。
  • 而几十年来,海南引进了大量外来种美化城市或其他用途,还发生了一些植物入侵,如蟛蜞菊、飞机草、水浮莲等。
  • 目的对民族药蟛蜞菊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 以前广州三元里还是一片田地时,经常可以看到蟛蜞横行,孩子们便赤脚到田边小河堤岸处挖蟛蜞玩耍,而大人也十分鼓励,因为蟛蜞会咬坏稻芽。
  • 螃蜞是一种淡水小蟹,以前人们在闽江边上就可以钓到,用清水养净,除去尾部,加上黄酒,酒糟,味精,糖等加入适量食盐,腌制成咸鲜蟛蜞酥。

近音词、同音词


蟛蜞 相关字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