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óng

穷理


拼音qióng lǐ
注音ㄑㄩㄥˊ ㄌ一ˇ

词语解释

穷理[ qióng lǐ ]

⒈  穷究事物之理。

引证解释

⒈  穷究事物之理。参见“穷理尽性”。

《后汉书·胡广传》:“﹝ 广 ﹞博物洽闻,探颐穷理。”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甄坟索之渊奥,该前言以穷理者,儒人也。”
宋 朱熹 《行宫便殿奏札二》:“为学之道,莫先於穷理;穷理之要,必在於读书。”
章炳麟 《与邓实书》:“故篇章无计簿之用,文辩非穷理之器,彼二短者,僕自以为絶焉。”

国语辞典

穷理[ qióng lǐ ]

⒈  深究事物的道理。

《后汉书·卷四四·胡广传》:「探颐穷理,六经典奥,旧章宪式,无所不览。」

分字解释


※ "穷理"的意思解释、穷理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穷理的造句

  • 他批评康托的无穷理论,认为它没有分清无穷的进程和终结,虽在描述“实无穷”却又混淆了“潜无穷”。
  •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两个命题与从事物中抽象出规律的思想是相近的,即“实事求是”和“即物穷理”。
  • 夫道者,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
  • 总之道理原性广大精微,古圣先贤原为格物致知穷理尽性大学问,今人只作笼利想,故不得不以术行耳。
  • 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
  • 穷理尽性,以致于命,是了性了命。
  •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 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 即事穷理,何处非学?昔人云此心如水,不流即腐。
  • 修真之人必需以生死为大事,然后穷理性命之源根,若一毫道理穷究不彻,则一毫性命做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