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息讼


拼音xī sòng
注音ㄒ一 ㄙㄨㄥˋ

词语解释

息讼[ xī sòng ]

⒈  平息争讼。

stop litigation;

引证解释

⒈  平息争讼。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公不谋声训,而 楚 夏 移情,故能使解剑拜仇,归田息讼。”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乙 心里先只要家里息讼要紧,细思 月娥 説话儘可行得。”

国语辞典

息讼[ xí sòng ]

⒈  同意和解,停止诉讼。

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公不谋声训,而楚夏移情,故能使解剑拜仇,归田息讼。」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乙心理也只要家里息讼要紧,细思月娥说话尽可行得。」

分字解释


※ "息讼"的意思解释、息讼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息讼的造句

  • 至此,该争议双方当事人均服判息讼
  • 一开始没有明白,问下来才知道这两位律师息讼宁人,将好几件当事人找来准备诉讼的案子化解掉了。
  • 王胜俊认为,坚持调解优先,完全符合我国现行立法的本意,也是“和为贵”、“息讼止争”等法律文化传统的传承。
  • 无论政统和血统在遥远的帝都如何改变,深山老林中的人民依旧坚守这自己的道统。他们默默耕耘,派丁纳粮,安贫乐道,息讼少争。不到民不聊生之时,一般是不会揭竿而起的。
  • 重调息讼!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做法给出了答案。
  • 王琳警告,前有杜培武、佘祥林、聂树斌、赵作海等冤狱之痛,法院想要止争、息讼、罢访可以理解,但不能以制造另一个“赵作海”的方式来进行。
  • 双方就此发生争议,历经了一审、二审两份完全不同的判决后,双方仍未息讼
  • 在时下的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定分止争、息讼罢访的“利器”。
  • 这就等于一方面提供健讼的诱因,另一方面又只是沿用息讼的传统手法,其实很有些自相矛盾。
  • 中国自古就有息讼的主张,因为告状总是意味着撕破脸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