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ó

佛陀


拼音fó tuó
注音ㄈㄛˊ ㄊㄨㄛˊ

词语解释

佛陀[ fó tuó ]

⒈  佛教的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佛陀简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因此,佛陀变为对悉达多的称呼。佛陀生于释迦族,故又名释迦牟尼。

Buddha;

引证解释

⒈  梵语Buddha的译音。或译为“浮屠”、“浮图”、“菩提”、“勃驮”等。简称曰“佛”。意为“觉”。佛教认为,凡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皆可为“佛陀”。佛教徒即以此作为对其教主 释迦牟尼 的尊称。

《魏书·释老志》:“浮屠正号曰佛陀。佛陀与浮图声相近,皆西方言,其来转为二音,华言译之,则谓浄觉,言灭秽成明,道为圣悟。”
鲁迅 《准风月谈·黄祸》:“他还画了一幅图,是一个 罗马 装束的武士,在抵御着由东方西来的一个人,但那人并不是 孔子,倒是 佛陀,中国 人实在是空欢喜。”

⒉  阿弥陀佛 的省称。

唐 寒山 《诗》之七四:“背后噇鱼肉,人前念 佛陀。”

⒊  指佛门。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五章:“默默思量,只好出家皈命佛陀。”

国语辞典

佛陀[ fó tuó ]

⒈  佛教指证悟宇宙真理,解脱一切烦恼的人。为梵语buddha的音译。也作「浮屠」、「浮图」、「佛驮」。

《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桓帝时,襄楷言佛陀、黄老道以谏,欲令好生恶杀,少嗜欲,去奢泰,尚无为。」

英语Buddha, transliteration of Sanskrit, the all-enlightened one

德语Buddha (S)​

法语Gautama Bouddha

分字解释


※ "佛陀"的意思解释、佛陀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佛陀的造句

  • 佛陀满怀爱心,希望将那些受苦的人救上来,没想到因为一个人的一念瞋心,所有人又堕回地狱。
  • 他们推尊佛陀为无边苦难的救主。
  • 只见这孩子眉清目秀,隆起一块沿着鼻梁直贯脑门的伏羲骨,唇色红润,唇形四方饱满有棱,虽然貌相童稚,但有着佛陀般的庄严宝相,眼神平静含笑地正在打量她。
  • 佛陀本身认为是如此重要,将之含括在佛教徒皈依三宝中。
  • 有一次,尊者阿难随著佛陀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只树给孤独园。
  • 如果你继续前进、向内移动,有一天你到达本质。佛陀称为法身。无为,无不为。一切都消失了,所有二元性都消失了,你已经来到存在的本质。那个本质是解脱。那个本质是涅盘。你不用去任何地方找它,你一直带着它。
  • 如果死亡是事实,那整个存在就是荒唐而且疯狂的。所以假如佛陀真的死去了,那意谓着他所具备的光辉、优美、诗篇、音乐等都会从整个宇宙消失。整个存在就会显得愚蠢,那一切又有何意义呢?成长怎么会有可能发生?演进、进化又怎么而可能呢?
  • 佛陀说“吾为汝说解脱法,当知解脱依自己”,就是这个道理。
  • 遗世独立,隐居苦修,是自我的完成。接受供养,接纳了他人的体温,在那接受之间,佛陀重返生老病死的俗世,于是渡了自己,去渡众生。
  • 日莲宗认为,佛陀教义的精华包含在妙法莲华经内,其他的佛教宗派都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