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imén

柴门


拼音chái mén
注音ㄔㄞˊ ㄇㄣˊ

词语解释

柴门[ chái mén ]

⒈  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旧时也比喻贫苦人家。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gate made of wood or tree trunk;

引证解释

⒈  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

三国 魏 曹植 《梁甫行》:“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宋 王安石 《即事》诗之一:“渐老逢春能几回,柴门今始为君开。”
清 李渔 《怜香伴·书空》:“柴门静夜无关钥,留与山僧带月推。”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十:“萧祥 推开柴门,两只白鹅惊飞着跑开。”

⒉  代指贫寒之家;陋室。

《晋书·儒林传论》:“若 仲寧 之清贞守道,抗志柴门; 行齐 之居室屡空,栖心陋巷……斯并通儒之高尚者也。”
宋 杨万里 《送蔡定夫提举正字使广东》诗:“柴门僵卧三腊雪,鱼釜仅续一线烟。”
元 张可久 《山坡羊·雪夜》曲:“扁舟乘兴,读书相映,不如高卧柴门静。”

⒊  犹杜门,闭门。

《后汉书·杨震传》:“夜遣使者策收 震 太尉印綬,於是柴门絶宾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生归,殯母已,柴门谢客。”

国语辞典

柴门[ chái mén ]

⒈  以树枝、木干做成的门。形容朴素简陋的居所。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也作「柴扉」。

《三国演义·第三七回》:「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

⒉  杜门、闭门。

《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分字解释


※ "柴门"的意思解释、柴门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柴门的造句

  • 这几年他经过勤劳致富,告别了过去几代人住的蓬户柴门,搬进了新盖的宽敞明亮的新房。
  •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杜甫。
  • 留在这里,竟能让他柴门有庆,蓬荜生辉啊!“那好吧,小文就留在这里。
  • 安丰儿在灶间刷完碗筷,推开灶房的柴门,取下墙壁上吊着的一个半边葫芦勺,弯腰从柴门旁一个土褐色紧口窑罐里舀去,舀了一阵,舀了半勺米糠。
  • 此时气怒之下,她并没有用神识去进行内视,自然不知道唐寅只是蒲入柴门,并没有长驱直入,而自己红丸尚在。
  •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 的一声,柴门发出了古朴而厚重的声音,使得这气氛更加幽清。
  • 诚信是焦裕禄推开乡亲柴门送去的那一阵春风,它是孔繁森将藏族老妈妈冻伤的双脚捂进怀中的深情。
  •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 姐若能来寒舍,咱家可是蓬荜生辉、柴门有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