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àn

发愿


拼音fā yuàn
注音ㄈㄚ ㄩㄢˋ

词语解释

发愿[ fā yuàn ]

⒈  佛家语。发下宏大的渡世心愿。后指表明心愿或愿望;起誓。

vow;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谓普度众生的广大愿心。后亦泛指许下愿心。

《法华经·提婆达多品》:“於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於无上菩提,心不退转。”
唐 白居易 《香山寺新修经藏堂记》:“先是, 乐天 发愿修 香山寺,既就,迨今七八年。”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二折:“还待要花言巧语将咱骗,你恰纔个焚香拜告青天,深深顶礼亲发愿。”
《西游记》第五八回:“就是发愿斋僧的,也斋不着这等好人!”
《花月痕》第八回:“后来 痴珠 解馆, 心印 以心疾,发愿朝山,航 南海,涉 峨嵋。”

⒉  表达愿望。

明 梁辰鱼 《步步娇·秋日别情》套曲:“重发愿,愿年年相见,胜似今年。”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⒊  指表示决心。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大娘子大怒,发愿必要置妾死地。”
《新华文摘》1981年第9期:“他发愿,要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身于祖国鸟类的研究,为中华民族出气争光。”

国语辞典

发愿[ fā yuàn ]

⒈  请求神灵协助达成心愿或愿望时所许的酬谢。也作「发心」。

《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今见他要回去,觉得绝了出洋的指望,便就发愿合他一同到山东去,慕政大喜。」

分字解释


※ "发愿"的意思解释、发愿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发愿的造句

  • 天灾一过,很多善长就回复正常面目;但依然发愿:那些为别人动过的心,能改变我们的相。种子播下,不在天灾人祸时才会开花,“福”才会没有白费那一场祸。
  • 岁月依旧一双洞悉的眼看炊烟远了硝烟任凭世人发愿千万不置一言。
  • 即使到现在,对我来说,为了一切有情众生而发愿证悟的这个概念或心态。
  •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这里是潜溪寺,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
  • 汝肯发愿免偿,则阴曹销籍,来生拜赐多矣。
  • 高天厚地岂能酬,粉骨碎身何足报!兄弟同心,登五台而发愿
  • 武平云听完又是再三的保证,再三的起誓发愿,最后终于让刘婉筠转悲为喜。
  • ,这厮拍胸脯打巴掌起誓发愿,看到任志成眉开眼笑的样子,又上前凑趣,“那得分哪个部位……”。
  • 宋仁宗皇佑元年,令陈留再建八关寺灵感塔,安奉佛指舍利,帝自制发愿文奉迎之。
  • 地藏发愿表示哪里最为浑浊,他便去哪里弘法;哪里最为污秽,他便去哪里度化;哪里最为恶业深重,他便去哪里施福,哪里是佛法的沙漠,他便去哪里显化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