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ánzhìhòu

跋前踬后


拼音bá qián zhì hòu
注音ㄅㄚˊ ㄑ一ㄢˊ ㄓˋ ㄏㄡˋ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

跋前踬后[ bá qián zhì hòu ]

⒈  同“跋胡疐尾”。

引证解释

⒈  同“跋胡疐尾”。

唐 韩愈 《进学解》:“跋前躓后,动輒得咎。”

国语辞典

跋前踬后[ bá qián zhì hòu ]

⒈  比喻陷入困境,进退两难。参见「跋胡疐尾」条。

唐·韩愈〈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跋胡疐尾 跋前疐后

分字解释


※ "跋前踬后"的意思解释、跋前踬后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跋前踬后的造句

  •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 哈密王高高坐在丹墀之上,看着二人唇枪舌剑比权量力,却一时跋前踬后左右为难起来。
  • 但在孔子生前,他却跋前踬后,动辄得咎,经常挨批,就像子路一样,总也不讨老师的喜欢。
  •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 可当到了白云庵大门前他便跋前踬后畏缩不前了,于是他就装作看对联看得出神的样子。